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部分动员的俄罗斯,复制不了战斗民族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费用是多少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31/5416226.html

文/叶克飞

9月21日,普京宣布开始进行部分动员:“那些目前在预备役中的公民,首先是那些曾在武装部队中服役、有一定*事专业和相关经验的人将被征召服兵役”。

“动员”这个词在现实中也经常使用,但如果加上“*事”这个前缀,就平添残酷意味。它指一个国家集中人力和物资进行战争准备的行动,早在两千多年前,*事动员就已存在。古罗马帝国和中国的大秦帝国,都能紧急动员本国6%-10%的人口。

近现代国家的*事动员,大概始于19世纪中期。相比古代,近现代*事动员的规模显然大得多,这要归功于征兵制这一相对普遍实行的制度,还有铁路和通信等科技领域的发展,它们都让国家短时间内征集大量人力和物资成为可能。

当然,不管古代还是近现代,中文里有个历史名词都更为形象,叫做“拉壮丁”。

从古至今,都不缺少爱拉壮丁的人,但被拉壮丁的基本不会乐意——当然有例外,比如一战,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所以,俄罗斯出境机票价格瞬间暴涨。少数仍与俄罗斯保持航线的国家,都出现了“赴俄机票依旧很便宜,离俄机票不停涨”的局面。

数据显示,普京发表演讲几分钟后,当天直飞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亚美尼亚耶里温等地的机票就被抢购一空。

而在网络搜索上,“怎样离开俄罗斯”登上谷歌热搜,同样登上热搜的还有“如何推迟服兵役”。最搞笑的是,还有一个热搜是“如何弄断自己的手臂”,人们希望以此逃避兵役。

此外,各方信息显示,许多俄罗斯人全家开车离开,多地出现出城车流。但问题是,大家都不知道躲去哪里。之前前往芬兰边境的车流塞满公路,但据说芬兰方面已经关闭了入境口。

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我的朋友熊飞白老师总结了各种民调,发现现在俄罗斯的民意是不用上战场的老年人坚决支持,而面临征兵时有可能要上战场的年轻人非常反对。而且,目前战场上的俄*只要是老少边穷地区的年轻人,如果征兵波及到大中型城市,那些享受过现代社会生活、坚决反战的年轻人会怎样?

面对战争,躲在后面表示支持的人从来都不会少,但轮到自己上战场时,就会出现“身体很诚实”的情况。难怪有句老话,叫做“所有的战争叫嚣,都来自那些不用自己上战场的人。”

俄罗斯动员史,成功率并不高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事动员当属一战和二战,分别有超过万和1.1亿人入伍。一战是历史上最重要的节点之一,它的规模和残酷都是史无前例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一战之前,西方世界高歌猛进,在经济上飞速发展,各种改变人类世界的新发明一一亮相,人们相信时代进步无止境,城市的繁华也没有终点。在这种心态下,战争的到来甚至变成了一种享乐的驱动力。许多好战的年轻人抱着一腔热情,踊跃应召奔赴前线。

你以为他们都是出于爱国去参战?那就错了,很多人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他们接受动员,仅仅是因为突然不用再上班工作。所以,年轻人们就像过节一样扛着枪坐上一列列开往前线的火车。

据统计,德国有1.1万车次的火车将士兵送过莱茵河,法国则用了辆。此外,英国动用了16.5万匹马,几大骑兵强国就不用说了,包括战马和驮马在内,奥匈帝国动用60万匹,德国超过70万匹,俄国超过万匹。最终,这场大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记忆之一。

近代以来的俄罗斯有过几次动员,第一次应该是年的日俄战争。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非常屈辱的战争,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而开战,战场在中国境内,遭殃的也是中国人。

因为当时俄国*事力量集中于欧洲区域,远东地区兵力不足,因此沙俄*府下达动员令。双方共投入*队万人,俄*连连失败,国内厌战情绪高涨,最终引发俄国革命。沙皇被迫让步,在国内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杜马议会的建立。

在日俄战争中,俄*暴露的最大问题就是腐败。当时俄*将领以贵族子弟为主,无视*纪、基本不训练,即使打败仗,自己也可以继续吃香喝辣。士兵因此士气低落,素质也同样低下。他们在中国境内无恶不作,犯下无数罪行。

腐败导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当时沙皇俄国虽然每年拨出冠绝全欧洲的巨额*费,但*队战备状况却仍然不佳。武器订单迟迟不能交付、武器质量极差、*需用品供应不上,都是俄*面对的巨大困难。

十年之后,这些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但沙皇俄国再次发出动员令——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宣战,沙皇尼古拉二世随即下达针对奥匈帝国的全国动员令,德国则于8月1日向俄罗斯宣战,一战爆发。

俄国的农奴制经济体系无法支撑战争,国内经济很快崩溃,*需武器无法供应,前线损失惨重。国内失业率激增,民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最终引发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沙俄帝国就此成为历史。

一战时的俄国总动员,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农业。应征入伍的有劳动能力人口达万,主要来自农村。年的数据显示,当时沙俄帝国欧洲部分的农村区域,男性劳动力减少接近五成,耕畜从年的0万头减少到年的万头,耕地面积和收成都大减。

劳动力的减少不仅仅影响生产层面,也让流通受到巨大阻碍,城乡联系基本中断。如今很多人对战争的鼓吹,从不考虑生活保障层面,总以为自己坐在家里,吃的东西就能自动上门,却没想过背后是多么大的生产和流通体系在支撑。当时沙俄城市的市场一片惨淡,粮食、肉类、蔬菜以及糖盐等必需品严重短缺。当然,这之中也有腐败因素,除了地主和商人的囤积居奇的投机行为之外,更重要的是沙俄*府层面的腐败,官员从不担心吃喝问题,并且伙同地主与商人进行投机倒把,沙俄人民陷入饥饿,屡屡以暴动抗争。

战争导致的农业崩溃、城市供应体系崩溃、劳动力短缺,还有人口因战争死亡的急剧减少,都让沙俄无力支撑。但为了维持*费,沙俄大量借债,向国内民众征收各种名目的捐款或税收,并滥发纸币,最终导致财*彻底崩溃。年,沙皇*府还意图通过计划来调节国内经济,不过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为民众更进一步的掠夺。

很明显,俄国当时的强大动员能力,跟孱弱经济能力一点也不匹配。这也不奇怪,因为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俄国一直都以不会搞经济闻名。

当然,很多人会说,前面两次都是落后腐朽的沙俄*权,二战时的苏联可不是这样。

没错,苏联在二战中展示了极其强大的动员能力,一个月时间就征召了两千万*队。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共动员了万人。但问题在于,它原本不需要付出如此惨痛的代价,就能抑制纳粹德国。

这也不能只怪苏联,因为在二战之前,英国、法国和苏联这几个欧洲大国,彼此勾心斗角之余,在面对德国时都采用了同样的绥靖*策,坐视纳粹德国做大,坐视希特勒为所欲为。苏联与德国瓜分波兰,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以为这样便可安枕无忧。而在德国撕毁条约,悍然进攻苏联时,苏联就为自己的纵容付出了巨大代价。

同时,当时苏联的动员能力,很大程度上基于组织的高度强制性,本身就有着残酷的一面。年6月22日的全国总动员令下达后,要求任何年满19岁的人都必须加入苏*。几个月后,因为战事不利,苏联*府将动员扩大到所有17岁到50岁的民众。

这种状态能否复制?起码在今日的俄罗斯,答案就是不能。

俄罗斯为何做不到总动员,兵役制度为何形同虚设

*事总动员本身难度极高。因为它意味着一个国家会在经济上实行严格管制和配给,这会造成经济体系实质上的崩溃,放弃农业、工业和消费,让民众陷入赤贫状态,甚至付出生命。所以,能做到*事总动员,只能说是一个难得的事情,但绝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在历史上,即使是希特勒,也未能做到这一点。

在二战期间,希特勒治下的德国版图已经极大,人口接近万。但在二战中,它的兵力数字和补充速度都远远逊色于苏联。尤其是在年后,苏联的总动员起到了巨大作用,即使战斗力不及德*,但局部战场数倍甚至十倍的人数优势,最终让德*面对失败。

希特勒是不想总动员吗?显然不是。但他不是蠢货,深知总动员和战时经济的巨大影响,他不敢承担国内经济崩溃的后果。

同时,希特勒还面对一个巨大问题:二战中的德*作战,大部分时间都在德国本土之外进行。等到战火蔓延至德国本土时,德国再想推动总动员已经来不及,失败命运已然注定。在一场本土以外的战争中,一个国家是无法推动总动员的,原因很简单,总动员付出的代价太大,必须是面对巨大的生存危机时才可以做到。当遭遇外力入侵时,一个国家为了保卫领土,宣布总动员,民众唇亡齿寒,才会进行响应。但在本土以外的战争,民众不会感受到这样的危机。

正如国际主流舆论所说,即使是俄罗斯的局部动员,也存在极大风险,甚至适得其反。“它可能会使乌克兰战争在俄罗斯国内变得不受欢迎,损害他自己的地位,并暴露俄罗斯的潜在*事缺陷。由于缺乏训练设施和装备,这样的动员不太可能为战事带来任何成果。”

俄被“部分动员”者在*事委员会前告别亲友

俄罗斯*治学家玛格丽特·扎瓦茨卡娅表示:“大规模动员是能触及普通俄罗斯人及其周边人的事物中最可感知的一项。这是一个末日事件,一个将会影响许多人的悲剧。或许动员30万人还不够,我们面临的将不是‘部分动员’,而是逐渐开展的渐进式的动员。这样做的危险是没有做好战斗准备的俄罗斯公民将面临生命危险(有人以为会培训他们如何在前线生存,事实并非如此)。”

同时她也说了一句充满俄罗斯宿命感的话:“这是一个独特事件——上一次我们看到俄罗斯大规模动员还是半个多世纪前,包括*队在内的许多官僚完全不知道它如何运作。会有很多执行过度和侵犯人的权利的行径,只会引起愤怒和其他负面情绪。”

另一位俄罗斯社会学家格里戈里·尤金则认为:“动员看起来不会成功。大规模的后勤动员举措截至目前看起来都很失败。此外还有*事组织之外的系统性问题——俄*是以一种骇人听闻的非现代方式组织起来的,这一点已经人尽皆知。它的指挥原则与现代战争格格不入。它最终肯定是会输的,因为这是一个骇人听闻的等级体系。”

同时,现在的俄罗斯无法做到总动员,也与人口结构和经济状况有着很大关系。

有人分析过一战时的俄国人口结构。相比19世纪中期的万人口,几十年后的一战期间,沙俄帝国人口已经达到1.8亿。版图的扩张和高生育率,都是人口暴增的关键,而且,人口极度年轻化。

同时,沙俄因为经济发展不行,城市化率远低于英法德等国家。也就是说,沙俄的征兵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而英法德等国的征兵人口有半数以上来自城市。沙俄的兵员征召和损失,对工业没有影响,而英法德的兵员征召和损失,也是对城市工业的巨大伤害。

所以,许多人对俄罗斯的“战斗民族”的印象,其实并不是基于战斗力,而是基于“不怕用人命来填”。这是因为当时的俄国,有着足够多的农村人口来充当战争消耗品。

但如今的俄罗斯,生育率极低,老龄化严重,年轻人越来越少。同时,俄罗斯的城市化率越来越高,且人口集中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大城市,这些年轻人不但从小开眼看世界,也习惯相对自由的生活,虽然缺乏反抗精神,但如果要被逼着上战场,情况可能就会大不一样。

其实,俄罗斯法律是有规定的,每个18-27岁的年轻男性都必须服一年兵役。但实际上呢?与服兵役的低比例相比,是俄罗斯年轻人的“高学历”,大学生比例非常高。但别以为这是真实状态,俄罗斯大学生的水分之高冠绝全球,很多人花钱读野鸡大学,只是为了逃兵役。这是因为大学生就读期间无需服兵役,只要一个人在大学里混到27岁还没毕业,就算这辈子躲过了兵役。

因此,俄罗斯有很多相当于民办学校的私立大学,收费极高,甚至在招生广告中明目张胆表示本学校最大优点就是可以逃兵役。也正因此,俄罗斯每年的义务兵都来自典型的底层群体,家里无法支撑私立大学学费,只能乖乖服兵役。

之所以要逃兵役,是因为新兵被老兵欺凌是普遍现象。至于非义务兵,则由非俄罗斯族的底层青年组成,战斗力也可想而知。

就像开头所说,此前出战的俄*主要来自老少边穷地区,他们对现代社会缺乏足够感知,没有接触过世界文明,也能够容忍*队里的各种腐败与不公。他们能够被逼着上战场,并不代表其他人也会。

此外,俄罗斯工业是否能支撑动员(哪怕只是局部动员),也是个问题。此前的战事已经说明,俄罗斯对电子元件等外国供应链极度依赖,无论是*事设施还是后勤领域,俄罗斯都很难持续支撑战事。另外,在二战后,苏联一直维持着全面动员所需要的各种基础设施。这是一笔极大的成本,甚至可以视为苏联最终经济崩溃的因素之一。冷战之后,俄罗斯根本无力支撑这个成本。

俄*内部的腐败也是公开化的问题,俄*一直处于相当严重的困窘中,食品过期、*车没油、*需品短缺非常普遍,但与此同时,*界高层的腐化生活和花边新闻也从未间断。

更重要的是,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凭借人数去打的战争,过往的“填人命”方式已经无法左右战局。很多人认为,如果苏联总动员,就会有更多士兵参战,但问题是,有足够的武器配备给这些“更多的士兵”吗?有足够的的战机和装甲车吗?增加三十万兵力后,就有原本三十万现代化*队的战斗力了吗?答案不言自明。

“有恒产者有恒心”与“漠视私权”的悖论

历史上的俄国,为何一次次走向专制怪圈?很多人归因为不会搞经济。

俄罗斯土地广袤,但即使是农业,也一直不算是世界级强国。很显然,俄罗斯掌权者总是热衷*治,漠视经济,却忽视了经济规律的强大作用。

有人总结过俄国和美国的差异:林肯时代的美国推行土地法,允许人们随意开垦,保证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结果美国迎来了大开发时代。但俄罗斯从未真正尊重私有财产,也因此搞不好经济。

有句老话叫“有恒产者有恒心”,印证着尊重私有财产的力量。俄国历史上一次次成功的总动员,本身就是基于对私产的漠视。简单点说,你不跟着动员走,我就抄你的家要你的命,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但时代毕竟是前行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早已成为这个世界大多数地方的社会文明准则。俄罗斯年轻人耳濡目染,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社会学家米哈伊尔·索科洛夫总结过各种俄罗斯民调,总结了这样一个数据:“在30岁以下居住在大城市、受过高等教育、不看电视的俄罗斯人中,反对战争的比例超过80%。”支持战争的人口中,集中于居住在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看国家电视、教育水平低的俄罗斯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因为成长环境和文化层次原因,往往恐惧于外部影响,很容易被蛊惑。

而对于俄罗斯年轻人来说,网络生活是常态,权威的幻象早已被打破。即使俄罗斯宣传机器一直在开动,但人们对战争只会越来越厌恶。同时,年轻人从未成长于所有的计划经济和公有制时代,他们一生下来就被“私有财产被保护”的理念所熏陶。而私有财产和个人权利不可分割,这也是“总动员”的最大阻力。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确保国内稳定非常重要,而国内稳定从何而来?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样的大都市是重中之重,至于老少边穷地区就早已顾不上。维系大都市的稳定,就要维系人的稳定。也正因此,即使战事发展到今天,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仍然是一派祥和气氛,年轻人并不在意战局——前提是不要逼着他们自己上战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