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炒作东欧乌克兰、白罗斯、俄罗斯等东欧国家美女泛滥的说法已存在很多年了。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这几个东欧国家的主体民族都属于斯拉夫族系。斯拉夫人属于欧罗巴人种(白色人种)。人类的种族差异本身就是适应生活环境的产物,所以即使在同一种族内部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尽管全世界的人种一般被分为*、白、黑、棕四种,然而由于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和种族融合就衍生出了若干介于四大人种之间的过渡人种。
比如美洲的印第安人种通常和东亚人种一样被列为*色人种,然而同为*色人种的印第安人与东亚中、日、韩等国的人仍存在明显不同的体貌特征。东非的埃塞俄比亚人肤色也没西非人那么黑,更像是介于黑人与白人之间的过渡性人种。生活在中国*以及邻近的中亚几个国家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等民族在长相体貌上就同时兼具白种人与*种人的特征。南欧的白色人种在肤色、上都比北欧人相对更深,头发也多为黑色。这和金发碧眼的北欧日耳曼人种显然是存在差异性的。
其实白色人种内部又可以细分为北欧人种和地中海人种。斯拉夫人的基因以北欧人种为主,但地处东欧的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混血现象远比西欧国家更为普遍。从乌拉尔山脉西麓一直延伸到多瑙河的东欧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匈奴人、保加尔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入侵欧洲的天然地缘通道。自古以来匈奴、突厥、蒙古等亚洲游牧民族在进入欧洲时几乎都会席卷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这样的历史背景使东欧国家形成了比西欧更为复杂的人种结构。
俄罗斯有个民族:除了作为主体民族的俄罗斯人之外还有鞑靼人、乌克兰人、楚瓦什人、巴什基尔人、车臣人、亚美尼亚人、哈萨克人、摩尔多瓦人、白罗斯人、阿瓦尔人、乌德穆尔特人、阿塞拜疆人、马里人、日耳曼人、卡巴尔达人、奥塞梯人、达尔金人、犹太人、布里亚特人、雅库特人、库梅克人、印古什人、列兹金人、科米人、图瓦人等等。
这其中乌克兰人、白罗斯人和俄罗斯人同属斯拉夫族系,除此之外俄罗斯境内也生活有日耳曼、犹太等族系的居民,哈萨克人、阿塞拜疆人、巴什基尔人属于突厥系民族,布里亚特人、图瓦人、卡尔梅克人属于蒙古族系的分支,奥罗奇人、乌德盖人、乌尔奇人、鄂罗克人属于满-通古斯族系,鞑靼人则是混合有蒙古和突厥血统的民族......乌克兰、白罗斯的民族结构也和俄罗斯一样复杂。
乌克兰一共有多个民族:乌克兰民族占乌克兰全国总人口的77%、俄罗斯族约占20%。此外乌克兰境内还生活有白罗斯人、犹太人、鞑靼人、摩尔多瓦人、波兰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希腊人、德意志人、保加利亚人等。长期以来乌克兰境内的各民族之间彼此通婚生育了相当一部分多重混血美女。白罗斯境内也有多个民族:白罗斯族占总人口83.7%;第二大民族俄罗斯族占8.3%。
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这几个东斯拉夫人国家都存在较为普遍的混血现象。典型的东斯拉夫美女一般是金发碧眼:带有显著的白人女性特征,但眼窝没一般欧美人那么深,脸部线条也更加柔和。这既弥补了东方人脸部扁平的普遍缺点,同时又不像西方人那样轮廓过于深邃。因此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等国的模特在国际性的选美比赛中往往能同时迎合东西方不同的审美观。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并没在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生活的经历,所以我们印象中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多是在我国工作的模特、演员。这些人的颜值水平在自己的国家不能说是顶尖的,但至少也都还是相对比较出众的。这样就使我们形成了一种东斯拉夫人颜值高的固有印象。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模特出国务工这种现象其实是比较普遍的:既有很多东欧模特在中国工作,也有很多东欧模特在欧美各国工作。
现在每年都有大量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的女性来中国找工作。在中国务工的东欧女性主要从事模特、演员、教育、翻译等工作。为什么每年都有这么多的俄罗斯、乌克兰女性南下中国务工呢?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改革开放后大量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工为什么会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呢?答案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为了改善自己一家人的生活水平。
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出国务工同样也是为了寻找更好的工作。这和近年来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有关。其实俄罗斯、乌克兰这些东欧斯拉夫国家的女性来中国务工也就是近20年的事。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那时中国经济和外界的交流并不多,而且那时的中国也还并不富裕,所以那时外国人基本上不会主动来中国工作生活。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之后自然就吸引了一些外国人来中国务工生活。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世界第一大农业国、世界第一大粮食总产量国、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资国以及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中国经济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也日益密切起来。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务工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当中国在国际上的*治、经济、*事影响力稳步提升之时昔日的老大哥苏联却解体了。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定的经济倒退。叶利钦时代休克疗法的失败使俄罗斯的GDP几乎减少了一半,苏联时代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GDP总量变成只有美国的1/10并被日、德、英、法等国超越。
这一时期俄罗斯科技开发支出全面减少,投资不足、对创新重视不够使得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和质量竞争力的产品越来越少,特别是在民用科技产品市场上受到外国竞争对手的排挤使俄罗斯产品还占不到1%的份额。与此同时外国投资不愿进入俄罗斯,俄罗斯所吸收的外资总额累积只有亿美元。存款缩水和失业双重打击的俄罗斯家庭生活水平一落千丈。
到年为止俄罗斯人的货币收入总量不足美国人的10%,健康状况和平均寿命也呈下降趋势。苏联时代免费的住房、教育、医疗和公共交通等社会福利都已不复存在。如今在俄罗斯人口最多的地区仅仅只有13.9%的家庭有资格获得房屋抵押贷款。这就使得剩下86.1%的人不得不选择租房,要不然就和他们的父母住在一起。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经济曾一度迎来过8年的*金时期。
然而年以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国际油价的下跌以及西方国家的制裁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俄罗斯人在经济发展不好、收入不增长的情况下自然会选择用出国务工的方式来改善生活水平。近年来不仅有很多俄罗斯人南下中国工作生活,也有很多俄罗斯选择前往西方发达国家工作生活。由此可见俄罗斯人出国务工其实主要就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
俄罗斯经济尽管发展得并不大顺利,然而俄罗斯的经济其实也不算差。普京上台后俄罗斯经济毕竟曾有过8年的*金时期,现在俄罗斯经济尽管出现了一些波折,但也不能说俄罗斯经济就已一蹶不振了。相比之下乌克兰可就确实是真穷了。乌克兰独立时尽管从苏联继承了相对较为强大的重工业基础,但与此同时也继承了苏联产业结构上的缺陷。事实上这是所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通病。
我们知道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产业结构上的缺陷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迟迟难以得到提高,而乌克兰在这方面其实表现得比俄罗斯要更为明显。更为严峻的是苏联的解体彻底摧毁了乌克兰的工业体系。苏联时代的工业体系是分布于各加盟共和国的:有的负责提供原料,有的负责生产零件,有的负责组装。乌克兰无论是重工业企业还是*工企业要不是配件工厂就是组装工厂。
一旦离开前苏联完整的工业布局就使乌克兰的工业企业就陷入了极端困难之中。产业结构的问题使乌克兰的经济发展自独立以来就始终不够理想。苏联的解体让乌克兰境内大型企业缺少了大量资金的支持,与此同时乌克兰对外的议价能力受到限制,生产成本开始大幅提升,在制造业和加工业领域的成本优势迅速降低。在产业链断裂、资金短缺、产品没竞争力等因素影响下乌克兰的发展举步维艰。
要解决乌克兰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其实只有两个方法:要么与俄罗斯结合,维持前苏联的经济体系;要么加入欧盟,融入欧洲的经济体系。这两种办法本质上都是利用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克服自身产业结构上的缺陷。乌克兰独立后的大多数领导人都选择了后者。如果我们仅从经济角度看:融入欧洲经济体系确实是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选择。然而在融入欧洲经济体系的同时务必需要考虑俄罗斯的感受。
乌克兰最明智的做法是同欧盟国家加强经济合作,但暂缓加入北约和欧盟,因为这样做无疑会将俄罗斯逼入墙角。乌克兰第二任总统库奇马执*时期实际上就是这样做的:尽管这时的乌克兰很想加入欧盟获得经济利益、加入北约获得安全保障,但同时库奇马*府与俄罗斯的关系也维持得不错。乌克兰命运的转折发生在第三任总统尤先科上台后:尤先科一上台就毫无顾忌公开自己一心倒向欧洲和美国的*治意图。
年乌克兰橙色革命后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积极插手乌克兰国内*治,此后尤先科、季莫申科、亚努科维奇这几个大佬在两个大国的操纵下不断在乌克兰*坛上演合纵连横的大戏,使乌克兰的*治局势变得一片混乱,而混乱的局势又反过来影响到乌克兰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乌克兰国内的民族问题也交织其中:乌克兰独立后东部地区生活着占乌克兰总人口17%的俄罗斯族。
相比之下乌克兰西部地区由于历史上长期被波兰、奥匈帝国统治而受西方文明影响较深。乌克兰这种族裔分布情况使国家处于一种被撕裂的状态:东部俄语人口聚居的地区亲俄意识明显,而在西乌克兰则有浓厚的亲西方意识。乌克兰*府摇摆不定的外交*策和国内经济的困境进一步刺激了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对立情绪。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很快转移为对*府的愤怒。
年11月底在矛盾持续日积月累的发酵之后乌克兰国内的亲俄势力和亲西方势力之间终于爆发大规模冲突,到了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公投宣布加入俄罗斯联邦,俄罗斯随即接收了克里米亚地区。同年5月11日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州举行公投,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至此乌克兰实际上已处于分裂状态。迄今为止乌克兰已经历了长达七年的内战。
战火毁坏了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重工业基地,使乌克兰经济的发展更加举步维艰,乌克兰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而生活水平的下降又进一步加剧了乌克兰国内矛盾的积压。*局的动荡和经济的下滑就这样在彼此互相影响之下形成恶性循环。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乌克兰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跌落到欧洲最低水平。年普通乌克兰人的平均月收入换算成人民币只有元。
即使是乌克兰首都基辅的人均月收入也只有元到元。每个月元左右的护士、元左右的中学老师、元左右的IT行业工作者在乌克兰都属于相对富裕的阶层。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乌克兰女性出于生计不得不出国就业。如今外部世界以为乌克兰美女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出国的乌克兰模特身上得出的印象。这些能成为模特的乌克兰女性模样都还是相对不错的。
她们在当地人眼中也许因为审美疲劳而不被重视,可来到国外之后就成了稀缺资源。这在我国反映得尤其明显:西方国家尽管也认为乌克兰女性颜值较高,但并没像我国有些人那么夸张吹嘘。这主要还是因为同为白人的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美女的颜值风格见得比较多。相比之下乌克兰模特在我国就是地地道道的异域风情了,同时因为历史上混血的原因也是乌克兰模特的长相比较符合东方审美。
这些乌克兰模特在中国工作获得的重视程度和收入要远远超过在乌克兰国内,此外在中国从事文化、艺术、表演、教育等行业的乌克兰女性收入也相对可观:在中国从事舞蹈演员工作的乌克兰女性每月的收入约为七八千,从事平面模特或车模等工作的一天能收入元到元,从事外教或翻译工作的一个月上万也是很正常的。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乌克兰女性来到中国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