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记者西行中亚,发现马超家族尘封往事后人已 [复制链接]

1#
驻肯尼亚大使周平剑发表署名文章平等携手 http://www.hejiongj.com/knyjj/19523.html

20世纪90年代末,一位叫做马良的中国学术记者前往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进行文化考察,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偶然得知亚美尼亚有一个古老的特殊姓氏——马米科尼扬。

中国和亚美尼亚境内都有传闻,这个姓氏的祖先来自中国,但这个“祖先”具体是谁?却鲜有定论。马良碰到了一位外国朋友,他非常热心,接连向马良介绍了几个姓马米科尼扬的当地人。

几天后,马良在当地人的引见下,与苏里·马米科尼扬在著名的埃里温教堂外会面。根据马良之后的回忆,他第一眼望向苏里时,并不觉得他与普通的亚美尼亚人有何不同,但交谈几十分钟以后,却发现他的头发及面部特征与中国人非常相似。

对此,苏里也表示其祖先确实来自中国,这是父辈们口口相传下来的,但她本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祖先究竟是谁。

这个现象引起了马良极大的兴趣,他向当地的历史学家请教,并翻阅了《亚美尼亚史》一书,最后发现了与马米科尼扬祖先马抗有关的记录。

根据《亚美尼亚史》的记载,在公元3世纪左右,一个叫马抗的“大秦人”,率领家族来到波斯避难,后来“大秦皇帝”遣使前来,向波斯国王要人,称马抗是“大秦”的罪犯,要将其抓回审判。

这个时候马抗已经加入了波斯*队且战功卓著,考虑到与“大秦”山高路远,波斯国王将他保了下来,将马抗送到了波斯属国——亚美尼亚避难,亚美尼亚的统治者特尔达特二世也欣然接纳了他,并给他赐姓马米科尼扬。

波斯帝国疆域:红线内为亚美尼亚

《亚美尼亚史》的作者莫夫谢斯生活在公元5世纪,此时距离马抗去世仅过了两百余年,史料的准确度还相当高。在《亚美尼亚史》的记载中,当时的中亚波斯称中国为“大秦”,还是很符合史实的,而根据时间推断,这段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公元年,中国正好是三国混战时期,马超家族惨遭曹操诛杀。

此时曹操已经挟天子而令诸侯,平辽东、灭乌丸、控河西走廊,使通西域。《亚美尼亚史》中所提到的“大秦皇帝”应该就是曹操无疑了。

而在中国这边的史料记载中,马抗是马超的堂兄弟,马超叔父马冀的儿子,马超族人几乎被曹操杀了个精光。如果不是记者马良的这个发现,我们到现在都不会知道,原来马抗率领族人,走西域到中亚扎了根。

马超剧照

马超家族具有羌胡血统,跟丝绸之路的西域商人们交情、利益纠葛颇深,遭遇家族剿灭危机时,马超家族选择借助西域商人的力量逃往中亚,也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

公元5世纪时,波斯为加强对亚美尼亚的控制,颁布命令强制要求全亚美尼亚人信仰波斯人的拜火教,此举遭到了亚美尼亚百姓的强烈反对。

公元年,马抗的后裔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带领众人起义,并在誓师大会上留下至今在亚美尼亚流传的名言:“懵懂而死,与草木同朽;悟道而生,是为永生。”

次年,波斯*队在决战中击败了瓦尔丹的起义*,瓦尔丹壮烈牺牲。虽然他的起义失败了,但他率领的英勇抵抗行为触动了波斯统治者,庞大的波斯帝国就此让步,不再勉强亚美尼亚人信仰拜火教。

拜火教庙宇遗址

瓦尔丹牺牲了,但他的英勇反抗精神留下来了,之后亚美尼亚人在马米科尼扬家族的带领下持续反抗。30年后,瓦尔丹之侄瓦安·马米科尼扬再次与波斯展开斗争,亲手恢复了亚美尼亚的自治权,由其亲族出任亚美尼亚自治总督,亚美尼亚的独立斗争迎来伟大胜利。

在长达几十年的独立斗争中,瓦尔丹·马米科尼和瓦安·马米科尼扬居功至伟,为了纪念这两位民族英雄,亚美尼亚人在首都埃里温的广场上,为他们竖立了巨型雕像,以资纪念。

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广场上的瓦尔丹·马米科尼扬雕像

这两座雕像栉风沐雨,屹立至今。

注:此事在国内史学界尚存争议,原因就是这些事件主要记载在中亚史料《亚美尼亚史》以及美国人杜派所著的《世界*事历史全书》中,而事件的另一个主要参与方——中国则缺乏相关的史料记载,事件构不成闭环的双盲验证,因此国内史学界未对此事下定论。而本文则是根据目前能找到的最权威的史料所作,亚美尼亚首都的两座雕像如今也确实依旧伫立。万望读者留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