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年底,查士丁尼皇帝收到了卡瓦德一世的回信,但没有应允立即给波斯人黄金,而是再次派赫莫根尼斯和鲁菲努斯出使波斯。公元年3月,拜占庭使节由安条克前往达拉,准备随后前往
。但卡瓦德一世已经集结起一支大军准备入侵拜占庭帝国,而当时任东方军事长官的贝利撒留正在达拉城驻防。
公元年6月,波斯大军在主帅米拉尼斯(为帕提亚贵族世家姓氏)的率领下越过边境,抵达距离达拉城7.7公里的阿莫迪乌斯。贝利撒留决定率军出城迎战波斯人,于是便爆发了著名的达拉会战。普罗科比详细记载了达拉战役的经过,扎卡利亚的《教会史》提供的版本与普罗科比的记载也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达拉战役中萨珊帝国的同盟者莱赫米人并未参战,其原因可能是孟迪尔此时正在率军劫掠拜占庭帝国的巴勒斯坦边境地区。根据6世纪巴勒斯坦基督教修士斯基泰堡的西里尔所作圣徒传记《圣萨巴斯传》记载:公元年时,年老的圣萨巴斯向查士丁尼皇帝请愿在当地修建要塞保护僧侣免遭(阿拉伯人)袭击。查士丁尼皇帝允诺了他的请求,而这次袭击很可能便是由孟迪尔发起的。
不论如何,达拉战役中拜占庭军队以少胜多击败5万波斯军队,堪称6世纪拜占庭帝国对萨珊帝国作战取得的最辉煌的单次战役胜利。而在亚美尼亚前线,拜占庭将军、首任亚美尼亚军事长官西塔斯和多罗西乌斯在萨塔拉也击败了另一支由波斯贵族梅尔梅罗统帅的3万波斯军队。萨塔拉战役胜利的战略意义并不亚于达拉战役,因为它改变了罗马和波斯在南高加索的力量平衡,导致部分波斯亚美尼亚贵族叛逃拜占庭帝国。
根据普罗科比的记载,波斯亚美尼亚贵族纳尔塞斯和阿拉提乌斯叛逃拜占庭帝国后,受到查士丁尼皇帝的宫廷宦官纳尔西斯(与贝利撒留齐名的查士丁尼一朝著名将领,Narses作为名字在亚美尼亚安息贵族中极为普遍,而拜占庭帝国许多君主和将领有亚美尼亚背景)的热情接待。在投靠拜占庭的亚美尼亚贵族帮助下,波斯亚美尼亚境内两个因金矿闻名的重要要塞博隆和法兰吉乌姆落入拜占庭人手中,由此对波斯人在亚美尼亚的统治造成重大打击。
尽管在达拉战役和萨塔拉战役中连续取得辉煌胜利,查士丁尼皇帝仍然派赫莫根尼斯和鲁菲努斯于公元年8月再次前往萨珊宫廷进行和谈。卡瓦德一世在此次会谈中极力抱怨“罗马人不给波斯人提供高加索关隘防御经费,又在边境要塞达拉驻扎重兵,使得波斯人必须两线作战”。卡瓦德一世要求拜占庭人在拆除达拉要塞或支付波斯人黄金之中二选其一。
公元年冬,拜占庭使节返回君士坦丁堡汇报谈判情况后,查士丁尼皇帝以为可以通过一次性支付金钱满足波斯人的要求,所以对双方恢复和平充满信心。但是当鲁菲努斯于公元年春携带查士丁尼给卡瓦德的回信进至罗马波斯边境时,卡瓦德一世再次选择诉诸战争。
根据马拉拉斯和塞奥法尼斯的记载,当时在巴勒斯坦起义的撒玛利亚人也派出使节至波斯并怂恿卡瓦德一世进军耶路撒冷,而叛军使节在返回拜占庭领土时被当场抓获。由此可见,撒玛利亚人在拜占庭帝国内部的起义无疑增加了卡瓦德一世入侵的信心。根据普罗科比的记载,卡瓦德一世再次率军入侵拜占庭则主要是莱赫米国王孟迪尔的建议。孟迪尔向卡瓦德一世指出:“美索不达米亚和奥斯罗恩地区遍布坚固的罗马要塞且驻扎重兵,而幼发拉底河外的叙利亚城市都不设防甚至没有军队驻扎。
我们应该渡过幼发拉底河快速奔袭叙利亚并直取其都会安条克,将其洗劫一空后迅速撤军,而罗马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根本来不及派出援军。”于是卡瓦德一世便派阿扎里塞斯精选1万5千铁骑,在孟迪尔莱赫米盟军的陪同下自科尔凯西乌姆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拜占庭帝国叙利亚行省(实为Euphratensis行省)。
贝利撒留得知波斯人入侵后,率领拜占庭军队在哈里斯所率加萨尼盟军的协同下前往幼发拉底河阻截波斯军队,于是双方在幼发拉底河沿岸的卡里尼库姆爆发了第三次大规模会战。贝利撒留考虑到波斯军队已经退回幼发拉底河以东不愿再战,但拜占庭诸将求战心切,渴望发战争财的士兵甚至辱骂贝利撒留软弱无能。为了稳定军心,贝利撒留决定遂渡河与波斯军队背水一战。
根据普罗科比的记载,由于拜占庭军队右翼的加萨尼盟军被波斯左翼的莱赫米盟军在第一波冲锋中击退,波斯主力骑兵遂集中力量包抄已经空虚的拜占庭军队右翼,并压迫拜占庭军队的阵型使之逐渐后退至幼发拉底河岸,许多拜占庭士兵试图逃跑却淹死在河中。在危急时刻,贝利撒留命所有骑兵下马与步兵一道组成长枪方阵抵御波斯骑兵冲击,才没有导致全面溃败。
而波斯骑兵在轮番冲击拜占庭步兵方阵时也损失惨重,最后拜占庭残军在贝利撒留的率领下撤回幼发拉底河以西。与达拉战役中拜占庭军队取得辉煌胜利不同,卡里尼库姆战役的结局是两败俱伤。据普罗科比的记载,阿扎里塞斯率军回到波斯之后,卡瓦德一世当着阿扎里塞斯的面统计战死波斯士兵人数,最后发现出征前所有士兵在篮子中放下的武器只有很少一部分被从战场上回来的波斯士兵取走(普罗科比认为这是波斯人统计阵亡将士数量的传统风俗)。
由此可见,波斯人在卡里尼库姆战役中尽管在战术上击败了拜占庭人,但自身损失也相当巨大。卡瓦德一世由于阿扎里塞斯的“皮洛士式胜利”而十分不悦,遂将阿扎里塞斯的官职全部免除以示惩罚。而卡里尼库姆战役的惨重伤亡使波斯军队深入叙利亚掠夺安条克的战略计划化为泡影。因而贝利撒留在此战中仍然达到了保卫拜占庭东方行省不受波斯—莱赫米同盟袭掠的战略目标。
卡里尼库姆战役结束之后,查士丁尼皇帝的使节赫莫根尼斯立即前往卡瓦德一世宫廷重启和谈。但卡瓦德一世此次反应仍然极为冷淡,甚至还派军攻陷了奥斯罗恩境内的阿布格萨顿要塞,查士丁尼皇帝遂决定采取强硬措施应对。在将贝利撒留解职后,查士丁尼皇帝以西塔斯为东方全境最高军事长官,前任大区长官德摩斯梯尼则被派往东方前线筹集资金并为边境城池储备粮草。
但查士丁尼皇帝仍然没有放弃以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希望,甚至试图通过接洽莱赫米国王孟迪尔来缓和与卡瓦德一世的紧张关系。根据马拉拉斯《编年史》的记载,公元年6月,当拜占庭东境守将准备对波斯采取军事行动时,萨拉森人的首领孟迪尔对拜占庭官员写信要求拜占庭帝国派一个叫塞尔吉乌斯的助祭前来议和,这样孟迪尔便能与皇帝单方面达成和平协议。
结语
塞尔吉乌斯携带孟迪尔的信件前往君士坦丁堡面见查士丁尼,但皇帝在读完信件之后并未放弃对波斯人发动战争的想法。查士丁尼又派鲁菲努斯携带皇帝给卡瓦德一世的回信再次出使波斯,信中以充满威胁的口吻向萨珊君主指出:“让我们两国恢复和平是无比光荣之事,但如果您不肯接受,我会亲自夺取波斯人的土地。”与此同时,查士丁尼皇帝派塞尔吉乌斯携带厚礼回见孟迪尔,而卡瓦德一世也收到了查士丁尼捎来的礼物。马拉拉斯甚至提到狄奥多拉皇后也相应送礼给卡瓦德一世的皇后(也是卡瓦德的妹妹)以示友好。随后鲁菲努斯和斯塔拉吉乌斯抵达埃德萨并去信给卡瓦德一世,但卡瓦德一世并不接受,仍然准备暗中动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