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冯玉祥去世后,妻成副国级儿子成少将,还是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呼和浩特哪家医院好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04458.html

年8月,一艘苏联客轮“胜利号”越过大西洋抵达了埃及北岸的亚历山大港,三千名被埃及政府驱逐的苏联亚美尼亚人登上客轮。这些人非常的兴奋,还在船上载歌载舞,甚至有人激动地燃起了火把,但却无人阻止。

一名中国乘客看到这样的场景后,不无担心的说道:“要提高警惕啊,千万注意别着火了”。数日之后,“胜利号”抵达到苏联黑海东岸的港口巴统,巴统的当地官员还邀请这名中国乘客上岸参观,甚至还建议其如果坐轮船累了,可以改做火车前往敖德萨。

但是由于当时的轮船航行距离目的地只剩下两天时间,这名中国游客就委婉的拒绝了对方的友好建议,而这也成了其同行的家人最为追悔莫及的一件事。一周之后,“胜利号”再次拔锚起航向目的地敖德萨驶去。

9月1日这天,船长通过广播对全体乘客们说道:“女士们、先生们!经过一个多月漫长的航行,大家都辛苦了。明天我们就将抵达敖德萨了,我建议大家在午餐之后回到各自的舱室,收拾好行李,然后好好的休息下,以饱满的状态去迎接明天下船”。

然而,就在这名中国乘客倚在船舱的床上,给两名女儿讲述其于年出访苏联的往事时,轮船突然起火,这名中国游客也在这场“意外”的火灾中不幸丧命。他的牺牲震惊了全国,以至于许多人说这并不是一场意外,而是当局有预谋的暗杀。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这名中国乘客的家人除了最先逃出去的一个小女儿外,也都在大火中幸存。更令人没想到的是这个中国人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不幸去世,但是他的夫人却成了新中国第一任的卫生部长乃至副国级领导,而他儿子也同样出色,不仅成了新中国的少将,还在年的国庆阅兵中担任方队领队。

这个因为“意外”大火而在轮船上不幸去世的人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身份呢?

一、正派军阀择贤妻

这个在年就因为意外去世的人正是冯玉祥,这是一个对近代中国有着深远影响的人。他也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上世纪初有关中国命运的许多大事,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爱国将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其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发动北京政变,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溥仪赶出了皇宫。而在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也主张积极抗日。

冯玉祥虽然是一个手握大权的军阀,但是他的私生活非常检点,和以“三不知”出名的军阀张宗昌不一样,冯玉祥为人正派,又反对纳妾和狎妓。他一生娶了两位妻子,都是明媒正娶,在以养姨太太为时尚的民国大亨中,冯玉祥的这种做派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冯玉祥第一位夫人是北洋将领陆建章的内侄女刘德贞,两人婚后感情非常要好,始终相敬如宾,还生育了两男三女。只可惜刘德贞福薄命薄,年的时候就因病去世,时年才四十岁。

冯玉祥中年丧妻,当时正担任陆军检阅使,对于时局忧心忡忡,一心扑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当时的冯玉祥也才四十一岁,还渴望着家庭的安稳,想要寻找一位知己伴侣并共同抚养其尚未成年的孩子。

当时的冯玉祥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夫人去世后,给他说媒拉纤的人也很多,就连时任陆军大元帅、后任北洋政府大总统的曹锟都要将爱女相许。一般人面对这种婚姻时是很难克制自己的,高兴都还来不及呢。

但是冯玉祥却非常有原则,他不想攀龙附凤,提出了择妻的三个条件:一是不让妻子穿绫罗绸缎,只能穿粗布衣裳;二要妻子能够纺线织布;第三就是要能够精心抚养冯玉祥和亡妻的几个子女。

这样的条件一开出来,惹得曹锟和他的女儿大怒,认为冯玉祥是一个穷种。作为曹锟的女儿,这样的千金大小姐怎么可能接受冯玉祥的三个条件呢?这个婚事也自然告吹。

不过,有时候缘分就像天注定,就在冯玉祥和曹锟女儿告吹后,其部下唐悦良却认为自己老婆的堂妹或许和长官有缘分。在唐悦良和妻子李淑诚的撮合下,冯玉祥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李德全见面了。

这个见面也非常有意思,就是一场有预谋的相亲。李德全的长女冯理达女士后来回忆说:“这是一个有意引母亲上钩的圈套,人家早就安排好了,只有母亲还蒙在鼓里,但是如果说是去见相亲对象,母亲一定不会去的”。

原来,李淑诚在一天对她说道:“有个兵想请我吃饭,我有点害怕,要不你陪我一起去?”,李德全闻言却笑道“大兵有什么可怕的?不就是吃顿饭吗?我陪你去”。

这场见面也注定了两人的缘分跑不掉,在饭局上,李淑诚直接就挑明了缘由,这让李德全有些惊愕,不过她也很快就调整好了情绪。李德全早就听说过冯玉祥的许多经历和其救国救民的壮举,而冯玉祥刚好也在前不久听过李德全的演讲,对她非常欣赏。更难得的是,两人还都是基督徒。

就这样,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妻。新婚后不久,李德全还问冯玉祥:“我不会打扮自己,长的也有些黑,你为什么会喜欢我啊?”李德全自认为并不是属于能够打动男人的那类人。

“我看你天真率性”冯玉祥毫不犹豫的回答道。随后,他又反问李德全:“那你又为什么要嫁给我呢?”,李德全笑了笑,说是上帝派来监督你的。

冯玉祥和李德全两人婚后精心的抚养孩子,李德全也不像其他的官太太一样穿金戴银,而是穿起了蓝布大褂,也不施粉黛,俨然一个普通妇女的模样。两人教子有方,将孩子们都培养的非常出色。

二、冯玉祥和妻子教子有方

冯玉祥教子非常严格,这也好理解,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所以也绝不可能将子女教育成纨绔子弟。

冯玉祥的长子冯洪国早年曾和蒋经国、廖承志等人一起到苏联留学,由于他们父亲的煊赫身份,三人还被称为“莫斯科三大公子”。但是冯玉祥对自己的儿子却要求非常严格,不许他沾染公子哥的习气。

年,冯玉祥甚至还写了一首诗来勉励儿子,诗云:背负甚重,压的腆疼,咬紧牙关,硬不出声,坚决忍时,向前进行,目的达到,轻松光明。无独有偶,在冯玉祥另一个儿子出国留学时,他同样也写了一副对联来勉励: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做人。

写完之后,冯玉祥还同儿子说:“这是写给你的,也是写给我自己的。要心甘情愿的为百姓效力,作为一个好人必须经过磨练,也要有信心在艰难中将自己磨练成一个完全无我的人”。

在教育子女方面,冯玉祥也的确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要求孩子们做有志气的人,立身先立志。冯玉祥也经常告诫自己的子女生活要平民化。虽然冯玉祥在国民党里身居高位,但是他自己非常俭朴,始终保持着朴实的生活习惯。

李德全也是如此,作为孩子众多的大家庭的母亲,无论是冯玉祥前室刘德贞的的孩子还是他自己的孩子,李德全都一视同仁,精心地抚育并言传身教。

一家人住在泰山时,女儿冯理达一天曾叫嚷:“我不穿,别人狐笑话我的”,原来她不愿意件有补丁的衣服。李德全听说后还劝说道:“傻孩子,褂子上缝个补丁有啥不好看呢?”

而冯理达则反驳说:“同学都说我爸爸是个大将军,让自己的孩子穿补丁褂、吃玉米饼子,好丢人”。冯玉祥听到女儿说出这样的话后感到有些酸楚,这么些年来,他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够不忘祖上的清贫之苦,保持一种勤俭的优良作风。

冯玉祥还耐心的向女儿解释为什么要勤俭节约,冯理达听到父亲的话后也懂事的接过了补丁衣服穿上。

在冯玉祥和妻子李德全的教育下,他们的孩子也都非常的有出息,李德全所生的儿子冯洪达还成为了新中国的一名海军少将。更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在年的建国三十五周年国庆大阅兵时,冯洪达还带领海军方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接受中央首长的检阅。

三、母亲副国级

年冯玉祥去世后,留给了子女宝贵的精神财富,年4月,李德全女士也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们虽然离世,但是党和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们的贡献。在年冯玉祥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上,邓小平还在讲话中说道;“焕章先生是很值得我们纪念的人物……

李德全大姐是一位很好的同志,我们也很怀念她”。

早在年,李德全就积极投入到解放妇女运动中去,同时还参与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德全同样也竭力的保护着妇女儿童。

可以说,李德全一直走在进步的道路上,是我国那个年代杰出女性的代表。年冯玉祥被蒋介石逼迫以“考察水利”的名义访问美国时,李德全携孩子们一起跟随。在当年的10月1日,李德全还代表邓颖超女士在纽约参加世界妇女大会。

在这样的国际性会议上,李德全用英语愤怒控诉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还提出了反对内战的提案,丝毫不惧蒋介石的威胁和恐吓。

正是因为李德全的这种爱国之心,她也得到了我党以及所有进步人士的尊重和爱戴。冯玉祥遇难后,李德全还婉拒了欧美一些国家的邀请,毅然决定回到自己的祖国。年月,李德全出席了中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还被推举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李德全还被周总理提名并任命为共和国的第一任卫生部长。

在担任卫生部长的十五年里,李德全为了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不遗余力的长期奔走呼吁,号召并带头加强各级卫生部门与各级妇联之间的密切合作,促使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李德全为我国的妇女和卫生事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5年1月,她还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了副国级领导。朱德总司令的夫人康克清女士这样评价她:“她把卫生工作和妇女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她对人民卫生事业和妇女解放事业的一大贡献”。

作为李德全的儿子,冯洪达将军也非常的出色,是共和国的卓越将领。

四、儿子少将军

年,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之际,为了向世界展示解放军的崭新面貌和实力,举行了盛大的国庆大阅兵仪式。冯洪达当时是大连舰艇学院的院长。为了能够圆满完成好这个任务,冯洪达还亲自组织并训练了海军方队,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严格训练。

阅兵当天,冯洪达率领方队雄赳赳、气昂昂的走过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的国威和军威,这也是令冯洪达无比自豪的事情。

作为冯玉祥的儿子,冯洪达是一生也和军旅有着割不断的情缘,年,冯洪达出生在中原大战的隆隆炮火声中。冯洪达从小也受到父亲的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强烈的报国情怀。冯玉祥遇难后,冯洪达也接过父亲的未竟的事业,走上了忠贞报国之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急需海军人才,冯洪达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进入军校学习,并前往苏联的巴库海军学院深造。后来,冯洪达以优异成绩学成归国!随即投身于新中国的海军建设!满腔热情和干劲的他被分配到了东海舰队,他还参加了福建前线的海战。

8年,冯洪达和父亲老部下部余心清的女儿余华心结为了夫妻。年轻时的冯洪达身材魁梧、面容坚毅,颇有军人风范,而余心则毕业于复旦大学,是一个容貌美丽的才女,两人十分的般配。

在父亲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之后,邓小平还亲切的接见了冯洪达,特意关心和问候了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情况。后来,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怀下,冯洪达也被擢升为海军司令部航保部副部长,而在此之前,冯洪达已经在团级职位上干了足足三十年。

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冯洪达都继承了其父亲的作风和优良传统,他爱兵如子,和战士们打成一片。在担任舰艇学院院长之后,他常常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转悠,和学员、士兵以及教职工谈话,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困难,并主动的去解决。

令人悲痛的是,年,年仅六十三岁的冯洪达将军就因病去世,离开了他心爱的祖国和海军事业。正所谓是“功名初就时运尽!将星陨落命在天”,将军的过早离世也令人悲痛不已,尤其是与他相濡与沫长达三十五年的妻子余华心。

余华心在后来出版的几本诗集中还用饱满的感情写下了近百首怀念亡夫的诗歌,字里行间中无不是对冯洪达的深切怀念和追忆。余华心女士曾经在诗中这样写道:“寻踪觅迹情切切!恨君何忍就此撇?心有千结永难解!泪到枯时还呜咽”。

值得一提的是,冯洪达的儿子冯丹宇也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了共和国的海军中将副司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