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丝绸之路富裕了沿途所有的国家,也正是这条路使得萨珊波斯帝国与拜占庭帝国长年累月的争斗,不还都是钱闹的。
拜占庭帝国之前输了很多,每一次都是割地赔款,签不平等条约,好歹是仗着自己金子多还能撑下去。
而萨珊波斯帝国一向都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寄希望于霸占拜占廷金子,还要进一步掌握丝绸之路,最后还是应了那句话,“再坚固的堡垒也是从内部瓦解”,最后被拜占庭反将了一军。
目前中国出了很多西方珍品,其中就有拜占庭的金币。
纵观史料,萨珊波斯帝国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上,起码在拜占廷金币东传过程中的作用,看来是极其突出的。
中国的西方珍品
输入中国的西方珍品的来源地从中亚直到地中海沿岸,贵金属货币、金银器、玻璃器的数量较多,嵌宝石金指环、头饰等杂器也有一些发现。
贵金属货币中以萨珊波斯银币发现最多,东罗马(拜占庭)金币也是一项重要的发现,总数有40余枚,发现地点有:于田、陇西、都兰、固原、咸阳、西安、商洛、定边、土默特、武川、赞皇、磁县、杭州等。埋藏方式以墓葬为主。
这些地点中,有好几处位于陕西北部、内蒙、河北北部,表明北朝时期自西域东来,经由河套地区的路线相当繁荣。
币面上可辨认出的国王自狄奥多西斯二世(—在位),经列奥一世、差诺、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查士丁一世查士丁与查士丁尼一世共治、查士丁尼一世,至查士丁二世(—在位)共七王。其中安那斯塔修斯一世(—在位)以后数王的金币发现较为集中。
从遗迹的年代推测,东罗马金币流入中国境内的时间比萨珊银币晚一个世纪左右,这是因为东罗马距离中国更加遥远,而且波斯人长期控制丝绸之路,只是在粟特商人取代波斯商人的优势地位之后,东罗马金币才较多地输入中国,北魏时东罗马三次遣使中国,有两次是与粟特、哒的使者同行,便是很好的说明。
由于文献中有中国西北地区使用金银钱的记载,学术界认为萨珊银币属于这种金银钱,在一段时间内曾作为货币流通,但东罗马金币是否曾作为流通的货币则没有取得一致的看法。
不少萨珊银币和东罗马金币被穿孔,或出土在相当于人体装饰品的位置,可知它们曾被当作宝玩之物。大概受到西方的影响,北魏时期中国境内开始流行金银器皿,而且这些金银器皿多来自西方。
现在发现的这个时期金银器皿也分为萨珊和东罗马两大系统,萨珊系统之中还包括粟特产品,至于具体到每一件器物的产地则在萨珊、东罗马、粟特之外还有巴克特利亚、哒或在中国仿制等观点。
“拜占廷金币”当年金本位中的霸主
3世纪后,罗马帝国的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这不仅导致了物价暴涨,并且使经济发展严重倒退,甚至在帝国内很多地区出现了物物交换的行为。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君士坦丁大帝创造了一个地中海世界前所未有长时间稳定的通货体系。
他将4.48克足金定为1索里德,以72索里德为1镑。
同时规定1索里德的价值等于24枚2.24克的银币。
拜占廷的金币体系从此长期保持稳定,一直延续到11世纪。
拜占廷金币作为地中海地区交换的媒介这一优势,又是一个显著的经济事实。
在十和十一世纪,除铜便士外,不复有伦巴人的地方货币。
只有阿马斐和撒列诺还有自己的货币;而耐人玩味的是这些货币上面刻着阿拉伯字;显然是为了便于在埃及和北非穆罕默德教国家内进行贸易而制造出来的。
通过梳理该时期的拜占廷史料,据现代学者估计,5—6世纪拜占廷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约为—万索里德金币,约合6.9万—8.3万金镑(72索里德等于1镑)。
我们还可以用当时拜占廷人的收入来做一对比。
以6世纪上半叶薪俸相对稳定的士兵来说,一个拜占廷野战军骑兵的年俸为24索里德,步兵为20索里德,而驻防军骑兵年俸为9索里德,步兵为5索里德。
拜占庭(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对丝绸之路的争夺
公元年,阿尔达希尔一世在泰西封加冕,建立了萨珊波斯帝国(—年)。
萨珊波斯帝国不仅继承了帕提亚帝国的版图,而且继续和罗马—拜占庭帝国对抗。
双方在叙利亚、亚美尼亚、两河流域地区经常发生战争,对丝路的畅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建立新都君士坦丁堡,使得丝绸之路向北延伸。
一个稳固可靠的货币体系的建立也对东地中海世界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作为这一地区的商业中心,君士坦丁堡无疑是货币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从中亚经亚美尼亚到达君士坦丁堡的商路,不仅缩短了交通距离,而且还可以绕过萨珊波斯,直接到达拜占庭帝国。
亚美尼亚占据着里海至黑海地区,是陆上丝路北向的枢纽,也是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争夺的重点地区。
双方为此多次发生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丝绸之路主干道的走向和畅通。
萨珊波斯王沙普尔二世率轻骑击败了拜占庭军队,拜占庭帝国与萨珊波斯签订和约:拜占庭帝国永远放弃对亚美尼亚王国的控制,将美索不达米亚包括重镇尼西比斯在内的五个省让给萨珊波斯,并支付了大量赔偿金。
6世纪初,萨珊波斯遭到中亚兴起的白匈奴人(嚈哒人)的勒索,喀瓦德一世(—年在位)向拜占庭帝国寻求帮助,遭到拒绝后,于年与拜占庭帝国重开战事。
年,萨珊波斯与白匈奴开战,无暇顾及两线作战,只能和拜占庭帝国展开谈判。
拜占庭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年在位)为了取得和平,同意每年向萨珊波斯支付39诺米斯玛(拜占庭早期的金币单位)的贡赋。
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时期,整顿军备、积累国库,取消了每五年缴纳一次的商业税,降低税率,减少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需缴纳的赋税,重建被萨珊波斯劫掠过的贸易城市,这些政策保证了丝路贸易的继续进行。
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萨珊波斯再次进攻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大将贝利撒留(约—年)积极抵抗。
查士丁尼一世为了保护埃及行省,恢复在欧洲的统治疆域,需要稳定的东线,谋求与萨珊波斯保持和平。
年,拜占庭帝国和萨珊波斯签订永久和约。
萨珊波斯王库思老一世(—年)要求拜占庭支付诺米斯玛赔款,暂时维持了东部的和平。
然而,拜占庭帝国在西部继续同汪达尔(Vandal)等蛮族作战,分散了它在东部的兵力,给了萨珊波斯可乘之机,萨珊波斯为了获得拜占庭的黄金,占领拜占庭东部的富裕城市,于年,攻占并抢掠了安条克。
年,查士丁尼再派大将贝利撒留前往拜占庭东部,阻击萨珊波斯军队。
由于受到瘟疫的影响,拜占庭军队的战斗力下降,而且它的兵力当时主要集中于西地中海。
在这些不利条件下,年,查士丁尼与萨珊波斯签订条约,规定双方休战五年,拜占庭帝国每年支付给萨珊波斯诺米斯玛。
库思老一世并不满足,不仅在亚美尼亚制造冲突,而且蚕食拜占庭东部边境的疆土。
拜占庭帝国由于双线长期战争,向萨珊波斯支付大量贡赋,加上瘟疫的损害,6世纪中后期,国力逐渐衰落。
就拜占庭帝国而言,它在对萨珊波斯的战争中多处于劣势,常通过签订和约换取暂时的和平,维持其东部领土的完整,这种和平局面保证了拜占庭帝国对东方货物的需求。
就萨珊波斯而言,在无法实现夺取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的前提下,它也扮演着丝路中介的角色,通过向拜占庭帝国出口东方的商品获利。
6世纪的拜占廷波斯战争的两个阶段
年,提比略集结了一支6万人的大军和波斯军队在亚美尼亚地区展开决战,当波斯人进入亚美尼亚山区的时候,拜占廷人袭击了波斯的辎重部队。
随后波斯人撤退到幼发拉底河对岸,双方展开对峙。
波斯人企图趁夜色渡河发动攻击,但被拜占廷军队击溃,波斯军队损失过半,拜占廷人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的胜利,随后攻入波斯帝国境内。
此后,战事朝着有利于拜占廷人的方向发展。
在年,因为连连遭遇失败,波斯帝国内发生政变,波斯国王小科斯洛埃斯仓皇出逃,来到君士坦丁堡祈求得到拜占廷皇帝的保护。
至此,双方在6世纪的漫长战争以有利于拜占廷人的方式结束。尽管如此,6世纪的拜波战争依然给拜占廷帝国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可以说,与波斯人的战争严重消耗了拜占廷帝国的国力。更为严重的是,波斯问题和北方问题一样,也只是暂时得到缓解,却并未彻底解决。
最终当新兴阿拉伯帝国入侵时,拜占廷人永远丧失了叙利亚、埃及和巴勒斯坦等东部领土。
参考文献:
萨珊波斯帝国在丝绸之路上的中介贸易;古国文明与丝绸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06西方珍品;魏晋南北朝考古;北京大学出版社;.06
西地中海世界的衰落;东地中海世界的转变与拜占庭帝国的奠基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0
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君士但丁堡;东地中海世界的转变与拜占庭帝国的奠基时代;北京大学出版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