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狂妄无知乾隆私生子福康安为何对英国先 [复制链接]

1#

年9月,以马嘎尔尼为首的英国使团,以恭贺乾隆皇帝83岁大寿为名出使中国,这是欧洲国家首次派出正式的外交使节。

此时的英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工业革命,工业水平获得巨大飞跃,急需打开更大的市场。此时的中国,是名符其实的大国,英国使团此行的目的,是想要打开中国市场。

马嘎尔尼觐见乾隆

但是,马嘎尔尼在清朝虽然受到了热情接待,但是在正事上却碰了一鼻子灰。先是因为单膝跪地还是三拜九叩的问题和清朝官员打了一番口水战,觐见后马嘎尔尼献上的包括前膛枪、门炮舰模型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在内的很多礼物都被乾隆笑纳了,但要求却遭到了拒绝,理由是大清应有尽有,无需与英国互通有无。

遭到拒绝的马嘎尔尼认为可能是自己的态度不够坚决,没有让这个帝国感受到崛起的日不落帝国的赫赫威名,所以马嘎尔尼申请在北京举行一场英国新式武器的操练,并邀请清朝当时备受乾隆宠信的大将福康安前去检阅,想要以此威慑清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一样遭到了福康安的拒绝。

乾隆皇帝

后人读此,都感叹乾隆的愚昧无知,狂妄自大,连着福康安也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将领,如果当时能够感受一下英国的先进装备,及早地醒悟过来,还会有几十年后鸦片战争的被动挨打吗?

那么,福作为乾隆的心腹,一说是乾隆的“私生子”的福康安,为何对先进的英国武器不屑一顾,作为清朝最厉害的将领之一,他就一点职业敏感性也没有吗?

1、福康安不是一般的八旗子弟

清朝的八旗军,在进入北京后,实力迅速下滑,在康熙年间平定三藩的战争中,已经完全不中用了,全靠汉族的绿营和叛军顽强作战,历经八年才彻底平定了三藩之乱。

平定三藩之乱

从三藩之乱后开始,八旗军就逐渐沦为纨绔子弟的代表,每天遛鸟赌博,成了名符其实的社会寄生虫,对外作战基本靠绿营。

但是福康安是个例外。

福康安和乾隆关系非比寻常。他所在的富察家族,在清朝是有名的侍卫世家,祖上四代都是皇帝侍卫。到了福康安父亲傅恒这代更是显赫,不仅傅恒是乾隆器重的内务府总管,他姐姐更是入宫成为乾隆帝的孝贤皇后,富察家族因此成为皇亲国戚。

出生在这样的家族,福康安自幼被乾隆接进宫中教导,深受乾隆宠信。但是福康安不同于其他的八旗子弟,年福康安随定边将军温福征讨金川,因战功卓著回师后被升为内大臣,获“嘉勇巴图鲁”称号,这是福康安军旅生涯辉煌的起点。

福康安

在乾隆在位的后期,清朝的大小战争,基本都有福康安的参与,平定金川、平定岛内林文爽起义、反击廓尔喀入侵等,堪称乾隆后期的救火队员。

所以,名门出身的福康安,和乾隆皇帝一样高傲是正常的,因为他有这个资本!

2、福康安在藏南已经和英国人交过手,英国先进武器不过如此

福康安跟马嘎尔尼说过:“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福康安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福康安已经领教过英国人的“厉害”,那就是反击廓尔喀入侵的战争。

廓尔喀即今天的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境内基本为山地,民风剽悍。年,数千廓尔喀人大举入侵藏地,当地不能阻挡,乾隆皇帝急调两广总督福康安千里救援,40天内走完里路程,福康安急征勇武善射的索伦兵和适合山地作战的金川兵人,从西宁出师长驱直入。清军首战擦木,再战济咙,杀敌数千,将廓尔喀人逐出国境;随后,清军继续追击,转战深入廓尔喀境内里,六战六捷,杀敌人,取得了藏地反击战的决定性胜利。

青藏高原

而当时廓尔喀南部的印度地区,已经被英国殖民者侵占。廓尔喀人一向勇猛剽悍,多次击败英军,让英国不能侵入廓尔喀,而廓尔喀人是清军的手下败将,不能不让英国人有所忌惮。

所以,马嘎尔尼与其说是炫耀和借机恐吓,而是想试探清军的战斗力。

而福康安,完全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事实上,直到鸦片战争前,英军的装备也没有对清军形成绝对优势。英军的滑膛枪,射程虽然比弓箭远,但是米外,就基本打不到人,实际作战时杀伤力远不及弓箭。而且清军装备的神威将军炮、冲天炮、火铳等各式火器,虽然性能不及西洋,但威力相当大,加上福康安能力较强,对于火器和军队的操控得心应手,因此,清军此时的实力,完全可以碾压英国人。

排队枪毙

而马戛尔尼卫队以密集队列方式进行的火器操演,曾经被西方人讽刺为“排队枪毙”。这样的队形在弓马娴熟、用兵自如的福康安眼里完全不够看。

所以,福康安对英军的所谓“先进装备”不屑一顾再正常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福康安所处的时代,基本都是同周边的小国作战,而这些国家基本都是清朝的藩属国,他们在体量和实力上和清朝完全没法相比,技术上更是落后了好几条街,因此福康安吊打他们,百战百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清朝疆域

所以,福康安是幸运的,不仅仅是乾隆皇帝的宠幸,更是所处的冷兵器时代带来的余晖。

赵裔史臣: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欢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