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为什么写他?
一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阅读历史上那些功勋卓著的开国大帝的传记,而可能会忽略掉不太那么知名、但却同样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本文中的希拉克略一世,就是这样的人物。面对内外交困,他曾经退缩过,摇摆过,但最终他勇敢地承担了历史赋予他的责任。
在他之前,东罗马帝国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已到穷途末路;在他之后,拜占庭帝国浴火重生,换发青春,再延续年国祚。在他之前,东罗马帝国是典型的罗马化国家,开放、包容;在他之后,帝国摇身变成希腊化国家,在罗马性基础上,有了希腊文化的理性、思辨。
零、帝国的转折
众所周知,西罗马帝国在公元年因为蛮族的入侵而灭亡,不过东罗马帝国仍继续存在,并且一直延续到一千年后的年,由萨拉丁领导的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而灭亡。
公元年,东西罗马分裂时大致疆域
这一千年间,东罗马帝国也数次面临灭国的命运。其中最惊险的一次,东罗马皇帝已经惊慌失措,甚至把宫廷所有家具都打好包装满船,准备举国随时逃往迦太基,最终皇帝被教皇所劝阻。
随后,皇帝重振旗鼓,勇敢面对来自波斯帝国的挑战,并挥师远征,有如神助,最终击退波斯,将帝国从大厦将倾土崩瓦解的边缘挽救回来。
这位有如开挂的皇帝名叫希拉克略(Heraclius),公元年~年在任,他开创的朝代被后世称为希拉克略王朝,一直延续了百年之久。拜占庭帝国有好多个王朝,但只有少数王朝是用开国皇帝的名字来命名的。这里面就包括东罗马首任皇帝的父亲狄奥多西,然后是查士丁尼王朝,再有就是这个希拉克略王朝。
希拉克略一世
用人名命名王朝,代表这个人非常牛。如果说第狄奥多西是"开创"、查士丁尼是"巅峰",那么希拉克略就是"转折"了。希拉克略的“转折”有两层含义:本来东罗马帝国要亡了,在他手里"续了命",这是转折一;然后不幸的是,由于遇到了突然崛起的伊斯兰教,本来"庞然大物"的拜占庭,在他手里变成了"小而精",这是转折二。当然这是后话了。
那么希拉克略是如何从准备逃亡的困境,到扭转败局,开创帝国新局面,实现人生开挂的呢?本文就抽丝剥茧,通过探讨希拉克略皇帝人生开挂的历史,来了解王朝在盛极而衰中,那些英明君主所起到的力挽狂澜的伟大事迹吧。
壹、伟大的查士丁尼大帝留下的烂摊子
查士丁尼大帝(公元~年)其实是个很牛的人,我们往往把查士丁尼时代称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巅峰。这个评价真不是吹的。
查士丁尼大帝
在查士丁尼接管东罗马帝国之前的半个世纪前,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入侵,最终于公元年灭亡。看着自己这么强大的罗马兄弟灭亡,说东罗马从上到下心里不害怕是不可能的。这50年里,东罗马皇帝疲于奔命,抵御各种蛮族的侵扰。直到公元年,东罗马帝国有幸迎接能力非凡的君主即位,他就是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
各位读者朋友可能注意到我提到希拉克略时,只是在后面加了“皇帝”二字,而查士丁尼,则称为“大帝”。自古皇帝众多,但能称为大帝者,屈指可数,非成就伟业者不敢妄称也。
然而在他统治的时代,一场鼠疫席卷帝国。这场被称为“查士丁尼瘟疫”的天灾造成了巨大的人口损失。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查士丁尼一世统治以前,拜占庭*队总数达到60-65万人,但是到了其统治末年,这一数字大幅度下降到15万人。人口急剧减少的后果就是,希拉克略一世能够投入其重大战事——波斯战争的兵力只有区区人而已。
查士丁尼大帝死后,经其子查士丁二世(JustinII,—年在位)而后传位于共治皇帝提卡略二世的女婿莫里斯(—年)。然而,以百夫长福卡斯(Phocas)为首的*事贵族在年的叛乱中将莫里斯及其家人尽数屠杀,拜占庭帝国因此陷入分裂和内战。
福卡斯之乱
福卡斯篡夺皇位,因此未得到教会和元老院的批准,福卡斯由此大开杀戒,君士坦丁堡血流成河。他的倒行逆施激起外省诸侯的起义反抗。在诸多反叛的行省大员中,希拉克略的父亲作为东罗马最大行省总督——阿非利加行省总督,而各位引人注目。
老希拉克略虽然水平一般,但他的几个儿子和侄子却个个都是猛将,能力非凡,很有点像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和他的几个儿子。其中尤以希拉克略为佼佼者。
希拉克略就在波橘云诡的局势变幻中被推上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贰、英雄也有落寞的时候
公元年,希拉克略亲率大*,一路攻城掠地,势如破竹,兵锋直指新罗马城下。
城内教会和贵族苦福卡斯久矣。福卡斯清洗君堡之际,人人噤若寒蝉。现义*杀到,马上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希拉克略如入无人之境,杀入皇宫。一代暴君福卡斯及家人被斩首,落得应有下场。
推翻了暴君统治,35岁的希拉克略理所应当地被元老院和市民大会推举为皇帝。
这个时候的皇帝,讲真,是不太好当的。希拉克略一世接掌帝国伊始,就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危急局面。
内困引来了虎狼之国的觊觎。帝国东部,就是希腊、罗马的千年宿敌波斯。此时正是波斯萨珊王朝时期。现在的伊朗人仍以波斯后裔为荣,虽然我们现在没觉得伊朗牛,可是在古代,对周边小国来说,波斯也是一个神级文明的存在:希腊牛B的时候,他们以给希腊找麻烦为荣;罗马雄起的时候,他罗马下绊子为乐。总之,不要瞧不起伊朗,人家祖上还真是阔过。
公元7世纪时萨珊波斯与东罗马疆域
希拉克略一世就是在这样的内外交困中接手皇位的。内部是一个烂摊子,外部则面临着波斯人、汪达尔人、伦巴第人、斯拉夫人、图兰人、阿瓦尔人等众多豪强从各个方向袭来的侵扰。据当时的史家记载,人们以为“世界末日来临了”。
公元七世纪上叶的东罗马帝国,主要分为几大板块:
第四块是埃及、叙利亚、小亚细亚等地。这块地方由于直面波斯,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来是罗马和波斯双方必争之地。希拉克略称帝之际,波斯国王库思劳二世(KhosrauII,—年在位)已经夺取了叙利亚、耶路撒冷、埃及首府亚历山大里亚等战略要地,屯兵于君士坦丁堡对面的赫利堡。
第五块就是君士坦丁堡周边了。这块地方也是后来拜占庭帝国赖以生存的基本盘。
当希拉克略环视周边的危急情势,他一定开始想念在迦太基的美好生活了,因为他很快吩咐仆人把宫廷里的家具都打好包装满船,整装待发,准备随时逃亡迦太基。
所幸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劝阻了他,不然我们后世就无法看到一个精彩纷呈的千年老妖拜占庭帝国,而只是一个龟缩在北非、西非的地方性割据*权了。
不知道大主教的哪句话让他回心转意。也许是那句激励他成为一代明君的话语,或者是那句:君士坦丁堡是按照上帝的意志建造起来的城市。
宏伟壮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总之,英雄虽然短暂地怂过,但是当他下定决心有所作为的时候,一定会发出煜煜夺目的光芒!
叁、人生开挂的希拉克略一世
从登基之始一直到公元年,这十二年是希拉克略的事业低谷,是他卑躬屈膝的十二年,或者说也是他卧薪尝胆以图东山再起的十二年。
这期间,希拉克略与波斯签署了屈辱的和约。在他写给波斯年轻国王库思劳二世的信中,他称对方为“最伟大的皇帝”,甚至奴颜婢膝的表示自己是库思劳“听话的儿子”。
如果罗马那些伟大的大帝泉下有知,一定会羞愤得从坟墓中爬出来!在过去的六百年里,无论胜利或者失败,从来没有哪个罗马皇帝给对手写过如此丧尽身份的信件。
库思劳二世读完来信,十动然拒。消灭而不是战胜他国,是所有伟大君主的终极梦想。傲慢的库思劳二世给希拉克略这样回复:
“库思劳,最伟大的神,全世界的主人,在此致信给他最卑鄙无知的奴隶希拉克略。你为何敢拒绝我们的统治,为何敢自称为王?·.····假如你对我俯首帖耳,那我将会宽恕你·······别再欺骗自己说耶稣会保佑你们,那可怜的人甚至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结果被犹太人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希拉克略!即使你逃到海洋的深处,我也会伸出手来将你捉住!”
带有库思劳二世头像的金币
就在这种忧患与屈辱中,希拉克略进行了一系列*事、*治、经济制度的改革。
其中希拉克略推行的最重要改革就是*区制改革。拜占庭帝国之前各行省,采取**分离的管理方式,只是在迦太基和拉韦纳因为作战需要而保留**合一的总督区。*区制脱胎于总督制,采取战时体制,兵农合一,平时为农,战时为兵。行*依附于*事,为后者服务。
*区制的施行使得这段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逐步*国化,既缓和了人口减少带来的兵源不足的影响,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事开支的问题。拜占庭帝国从此走上了精兵简*的发展道路。
一系列的改革,充实了帝国实力。希拉克略的复仇之旅随后从公元年开始正式启动了。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事史上脍炙人口的*事故事。希拉克略为了解除埃及、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之困,也采用了同样的战术。
所以说,牛人都是相通的。
公元年,希拉克略挑选了人组成一支精兵部队,航行穿过黑海,抵达特拉比松港(Trebizond)。在从亚美尼亚,他从勇猛顽强的山地居民中召募了一支小分队,随后率*直插波斯心脏。
拜占庭*队沿高加索山脉南麓平原进*,突袭波斯玫底亚(Midia)和阿特洛巴提尼(Atropatine,今伊朗阿塞拜疆省)等里海东部地区。作为对亵渎耶路撒冷圣地的报复,琐罗亚斯德(Zoroaster)传说中的出生地巴里黑(Thebarmes)也成为一片废墟。
希拉克略进攻波斯路线图
库思劳二世担忧性命不保,于是从他们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等遥远省份紧急召回自己的*队。但是,在有如神助的希拉克略领导的拜占庭*队面前,此时的波斯*队同年前面对亚历山大大帝一样不堪一击,四散奔逃。在围攻并俘虏其中的一支*队后,希拉克略班师回朝。
希拉克略这次史诗般的远征,将帝国从迫在眉睫的瓦解中拯救出来,并激发了举国臣民面对强敌的勇气。
波斯人立即进行了反击,他们穿插到罗马帝国的心脏地带,围攻君士坦丁堡。阿瓦尔人和斯拉夫人的游牧部落联*也加入助攻。但这次进攻以失败而告终,在遭受重大损失之后被迫放弃包围。
尼尼微决战
公元年,希拉克略沿底格里斯河的支流大扎卜河(GreatZab)南下,两大宿敌的决战在古亚述(Assyrian)帝国首都尼尼微的废墟上展开,波斯*队几乎全*覆没。此役打开了通往波斯陪都泰西封的战略要道,取得了最终击败波斯人的决定性胜利。
库思劳二世逃进了苏锡安那(Susiana)山区,很快就遭遇了几乎所有失败君主可能面对的背叛。他的一个儿子发动了叛乱,处死了18位可能会与其争夺王位的兄弟,并把年迈的库思劳投入大牢。几天之后,悲伤或暴力结束了他的生命。随他而去的,还有波斯第二帝国的荣耀。
公元年,新国王卡瓦德二世(KavadhII)同希拉克略谈判达成和平协议,放弃其父征服的所有土地,释放落入波斯人手中的战俘,并送还被库思劳掳走的“真十字架”。该条约的条款维持了两个敌对国家的原有边界。
希拉克略迎回“真十字架”
波斯战争最终以拜占庭*队的胜利结束,困扰拜占庭人数百年的波斯入侵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从希拉克略于公元年入主拜占庭皇宫,到最终战胜波斯,收复故土,已经过去18年。这期间,希拉克略励精图治,最终以其雄才大略、坚决果断将帝国及教会从土崩瓦解的边缘挽救回来,他获得了“新西庇阿”君士坦丁堡的汉尼拔“的美誉。
他无愧于这个美誉。当他登上君士坦丁堡坚固高大的城墙向东瞭望,波斯这个几百年如影随形的宿敌,国土一片荒凉沉寂。彼时彼刻,他会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么?
该走的已走,不该来的却已经在路上。在东方连绵的沙漠深处,正积聚力量,最终形成沙漠风暴,在世界掀起席卷惊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