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波斯那些事儿狼来了,顶不住了 [复制链接]

1#

小说连载:第六章狼来了,顶不住了!

阿迦·穆罕默德通过一系列手段统一了卡扎尔部落,并使更多的部落依附于他,使他的实力大增。

桑德王朝继承人确立后,便对冒头的阿迦·穆罕默德进行打击。

桑德王朝的军队攻击马赞达兰的阿迦·穆罕穆德的军队,结果不敌,反被阿迦·穆罕默德攻占了伊斯罕法这个城市。

年,阿迦·穆罕默德又攻占了德黑兰,并以德黑兰为基地攻击伊朗北部地区。

年,重新修整后的桑德王朝军队,在统治者卢特夫·卡里汗的带领下,收复阿迦·穆罕默德占领的伊斯罕法,结果战败。

卢特夫·卡里汗回到自己的都城,却被拒绝入内,之后逃到了克尔曼,在那里做了最后的挣扎。

由于桑德王朝统治者在克尔曼获得了支持,所以在阿迦·穆罕默德的军队攻破克尔曼后,对克尔曼当地人大开杀戒。

据说,大部分克尔曼男子被挖眼,而妇女和儿童则被作为战利品分给部落士兵做奴隶。

这种对敌方部落俘虏的侮辱,同黑猩猩的处理原则是一样的,只不过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把这一行为发挥的更加残酷。

对于妇女和儿童作为奴隶这一种行为,是黑猩猩和早期人类氏族社会、部落社会、甚至君主专制社会所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

桑德王朝的统治者卢特夫·卡里汗被俘虏,阿迦·穆罕默德刺瞎了他的双眼,并以胜利者的姿态押回德黑兰示众处死。

对于跟随卢特夫·卡里汗的名士兵,则被全部斩首。

以这些头颅建立起一座金字塔来庆祝这次胜利,同时以以此来震慑部落挑战者。

随后,阿迦·穆罕默德称“沙”,有感于阿夫沙尔王朝和桑德王朝出现的继承人问题,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外甥法塔赫·阿里汗。

但是制度的惯性,并没有促使阿迦·穆罕默德进行君主专制制度建设。

同阿夫沙尔王朝和桑德王朝一样,是以其强人和武力来维持波斯分封部落统治。

阿夫沙尔王朝和桑德王朝的短命,并不是因为继承人问题而导致衰落的,是其统治基础出现了问题,即统治的方式是以强人和武力为基础的。

在这一基础下,任何不属于王朝统治阶层的强人和武力,都有挑战统治权的可能性。

这就是建设君主专制制度重要性的原因,在于统治方式是以强人和武力,还是由制度来进行。

阿迦·穆罕默德在对高加索地区的战争中,被自己人暗杀。

这位一生坎坷,也算是强人的人物谢幕了。

他给波斯留下的是一个统一的波斯,但是也仅仅是如此。

因为在世界上许多地区,在这个时期已经进行了中央集权制的建设。

欧洲所谓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使欧洲进入春秋时代,而随后便是欧洲的战国时代。

历史上,欧洲始终是处于文明的边缘地带。

虽然现在欧洲历史书上,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称赞有加,但是这多是胜利者的一种自我漂白行为。

现在所说的古希腊民主,只不过是氏族时期的推举;而古罗马时期的选举,也只不是是氏族部落的推举而已。

无论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其形式和体量都不足以支撑只有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形式。

在社会的发展形态上,以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欧洲才出现了非人格化的国家,即结束了分封部落社会形态,进入中央集权制。

一个欧洲边缘的小岛,分封贵族害怕出现法国大革命时期,分封贵族被推翻且革命的命运,做出让新兴有产势力加入到统治阶层来。

这种形式,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却使统治阶层基础更加的宽泛。

由此爆发了巨大的能量,使英国能够横行世界多年。

在历史上寂寂无名的欧洲开始爆发了,这一爆发的过程伴随的是欧洲内部政治体的各种整合。

在欧洲内部各部落国家开始力量整合,而在欧洲外部开始开拓殖民地,也就是以国家的形式开始贩卖黑奴人口、贩卖毒品、掠夺土地。

在这一时期,曾经在氏族部落社会和部落社会中有着比较辉煌的波斯,始终没有转变过来。

波斯没有从分封部落社会过渡到君主专制社会,或者是更进一步,导致的结果就是别人找上门来了。

年,法塔赫·阿里汗继位。

来自部落和兄弟之间对王位的觊觎,导致了一系列内部战争,最终法塔赫·阿里汗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同样法塔赫·塔里汗对继承人的重视,促使他确认了阿巴斯王子的合法继承权,并派阿巴斯王子到阿塞拜疆进行历练。

阿巴斯王子成为王储,能够体现的是现实权力结构的一种妥协。

阿巴斯王子并不是长子,但其母亲却是卡扎尔德弗卢部落首领的女儿。

这一点也说明了王权的脆弱,必须依靠强大的部落贵族来支持。

这一年,俄国侵占了波斯拥有宗主权的格鲁吉亚,开始了反什叶派和扩张的行动。

在欧洲的英国,为了应付法国拿破仑的崛起,英国与波斯签订了一份协约。

这份年签订的协约,以英国给国王提供礼物和后期财政方面的支持,换取波斯方面对拿破仑法国在波斯的影响力的弹压;

同时英国在对应对阿富汗敌人的问题上,波斯要给与支持。

在对待俄国的问题上,因为英国和俄国要共同对付法国,所以英国不愿意支持波斯。

年,俄国开始入侵高加索地区,并对波斯的吉兰和阿塞拜疆造成了威胁。

年,俄国入侵波斯阿塞拜疆门户埃里温,阿巴斯王子组织抵抗,第一次俄波战争爆发,-.

年,面对英俄同盟,俄国入侵波斯,法塔赫·阿里汗同有意与波斯结盟的拿破仑达成芬克斯坦条约,共同对付英国和俄国。

但实力的不对等,导致这份签订了两个月的条约,因为法国同俄国之间签订了和约而终止。

也是因为法国人这种行为,导致这一时期在波斯的影响力逐渐丧失。

英国因为法国和俄国签订和约,波斯被法国出卖,收回了东印度公司对波斯的外交事务权。

英国派专员去波斯挖法国人的墙角,同时支持波斯抗击俄国。

英国和波斯签订了一份条约,英国答应提供波斯财政和军事援助。

无独有偶,这种被出卖的事情再一次出现,英国和俄国在年再次结盟,年的条约还没有展开便已经终结。

所以说,条约或者是协约是以双方的实力为保障的。

当一方实力下降或者是不足以支撑起自身地位的时候,条约或者是协约那只能是条约或者是协约,随时都可以废除。

当条约和协约有利于强势的一方时,这种条约和协约才可以保障实行。

当条约或者是协约对强势的一方没有利益时,或者是有更大的利益出现时,这种条约或者是协约都不会继续被履行。

年,在俄国同英国签订和约后,俄国偷袭了波斯驻扎在阿什兰杜兹的军队,波斯军队大败。

英国以和事老对两方进行了劝和,不要打了不要打了,结果俄波之间签订了不平等的古利斯坦条约。

这份条约使波斯失去了高加索地区的各个行省,同时俄国开始插手波斯的内政问题,及王储继承人问题。

俄国表面上支持现任王储继承王位这一说辞,但波斯的王储由谁来继承是波斯自己的事情。

这是实力不济的结果,也是制度方面落后的结果,也是欧洲寂寂无名后崛起的结果,毕竟在过去中东地区也对欧洲这样做过。

英国以和事老的方式缓和了与波斯的关系,同时与波斯签订了条约,以取代年的条约,也可以说是换约,这个词应该不陌生吧。

这个条约同样是一份不平等条约,不过并不是以领土要求为目的,而是基于英国对波斯的定位而签订。

什么定位呢?

就是波斯作为英国在中东地区的一个缓冲区而存在,以保护英国的殖民地印度。

条约规定,波斯不能够允许英国的敌人经过波斯攻击印度;波斯只能够聘请英国的军官对军队进行训练;

在波斯遭到欧洲强国的入侵时,英国会给予波斯财政和军事上的援助(只是口号而已)。

这种不平等条约,体现在英国方面没有能力来应对俄国对波斯的入侵。

同样在入侵后,会不会提供财政和军事援助又是两码事。

在波斯角度上,必须履行不能够使反对英国的军队过境波斯,同时只能聘请英国的军官。

在阿富汗的问题上,阿富汗进攻印度,波斯必须帮助英国;而阿富汗与波斯进行战争,英国则保持中立。

你不能不说岛国人阴险,西边的岛国是装模做样式阴柔的阴险,东边的岛国是笑面虎式残忍的阴险。

如果你说不能够这样说西边的岛国,那么我们看一看今天的巴以问题、缅甸罗兴亚人问题、印巴问题、麦克马洪线问题、卢旺达大屠杀,都是阴险的岛国人所留下的祸根。

这种由实力不对等所签订的条约,在年就体现出来了。

俄国入侵波斯阿塞拜疆行省,英国拒绝履行年双方签订的条约。

虽然条约规定欧洲大国对波斯的进攻或者是入侵,英国要提供财政和军事援助。

英国对波斯要求履行条约的要求,拒绝了。

一副我就是不履行,你能把我怎么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