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951118年拜占庭帝国的对外关系 [复制链接]

1#

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初期,阿莱克修斯与诺曼领袖博赫蒙德建立了较为特殊的紧密联系,他接受了博赫蒙德充当其与十字军领袖间沟通中介的请求,甚至还允诺赐予他土地和东部帝国的官位及贵族头衔。但是,双方的和谐关系在围攻安条克之时破裂,博赫蒙德指责皇帝背叛了十字军,没有履行为十字军提供攻城武器和补给的诺言。十字军攻陷安条克后,博赫蒙德夺取了控制权。拜占庭皇帝于次年接受了其他十字军公国存在的事实,但对于诺曼人在叙利亚地区建立公国却是无法容忍的,此处关乎拜占庭帝国的重大利益,但是博赫蒙德坚持自立为王,对其敌视帝国的行为和态度不再加以掩饰,年后双方的矛盾公开化。

一、第二次诺曼战争

年博赫蒙德在交战中被达尼什蒙德王朝俘虏,他初次向奥德赛的鲍德温求助未果,反被后者趁机夺取领地;达尼什蒙德将博赫蒙德扣押在尼奥撒利亚,等待阿莱克修斯做出回应;稍后博赫蒙德的侄子坦克雷德以营救叔叔为契机围攻了叙利亚海港城市劳迪西亚,并野心勃勃地试图从拜占庭人手中夺取过西里西亚地区,并与图卢兹的雷蒙德结盟。由于坦克雷德围攻战的胜利,博赫蒙德获释,并重新掌控了安条克。

阿莱克修斯再度要求诺曼人归还安条克和西里西亚沿海地区,并于年组织远征,拜占庭人以塞浦路斯岛为基地掌握制海权,从西北和东南方向威胁安条克,逼迫博赫蒙德就范。拜占庭与诺曼人之间战火重燃,拜占庭军队成功收复了西里西亚地区,但博赫蒙德在亚美尼亚山区同样动作频频,趁亚美尼亚人大批随十字军东征之际攻陷了日耳曼西亚。博赫蒙德与阿莱克修斯之间的博弈远非军事对抗,双方如何争取实力强大的盟友也决定着命运天平的倾斜方向。

长久以来与阿莱克修斯保持良好关系的十字军领袖图卢兹的雷蒙德战亡,拜占庭帝国失去了一位优秀而忠诚的盟友;在达尼什蒙德王朝的支持下特拉比松总督也起义造反,阿莱克修斯和拜占庭帝国似乎又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困境。但幸运之神眷顾了拜占庭人,年5月博赫蒙德与突厥人交战遭遇重创,阿莱克修斯派遣舰队趁机夺回了劳迪西亚。此时,博赫蒙德也失去了一位重要的盟友——达尼什蒙德埃米尔辞世,这对拜占庭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博赫蒙德逐渐意识到自己无力同时与突厥人、拜占庭人两线作战,于是他任命侄子坦克雷德代为指挥,本人则返回法兰西和意大利征集更多军队。他鼓动十字军发起对抗君士坦丁堡的战争,宣称奸诈的阿莱克修斯皇帝背叛了十字军战士,封锁了朝圣之路。阿莱克修斯预计博赫蒙德将效仿其父圭斯卡德从意大利发起直接进攻,但此时拜占庭帝国的状况与第一次诺曼战争时相比大有改观,皇帝积极备战,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和调整。

阿莱克修斯从西里西亚和劳迪西亚地区撤军回防;从盟友威尼斯人处征集舰队;安排继承人约翰二世与匈牙利国王的表亲联姻;雇佣乞力赤·阿斯兰的下属军力,并于年收复特拉比松以稳固后方。博赫蒙德同样积极寻找盟友,他不仅赢得了教皇巴斯加二世的支持,还与法王菲利普一世顺利联姻,迎娶了其长女,还为坦克雷德的婚姻加以安排,建立起意大利—法兰西人联盟。

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争吵后,诺曼人再次向拜占庭人发起了正面进攻。年秋天,博赫蒙德率领3.4万大军自伊庇鲁斯登陆拜占庭领土,围困底拉提乌姆。阿莱克修斯此时深谙如何应对诺曼军队的策略,也积累了丰富的战略经验,他没有贸然发动正面进攻,而是选择消耗战术,通过拜占庭和威尼斯船队保障了底拉提乌姆城的供应,同时切断了诺曼人的海上补给线。

次年春天,阿莱克修斯下令军队控制底拉提乌姆附近所有道路,形成对诺曼人的包围。饱受饥饿和疾病折磨的诺曼军队在登陆一年后选择放弃,博赫蒙德遭遇重大失败,无奈与拜占庭人签订和约。他同意归还西里西亚沿海地带和劳迪西亚,承认了拜占庭皇帝的领主身份,保证停止敌视拜占庭帝国;还宣誓成为阿莱克修斯的附庸,为皇帝提供军事服役打击帝国的敌人。相应地,博赫蒙德作为皇帝的封臣获准控制安条克公国及附近领土。

条约签订后,博赫蒙德心灰意冷地返回了意大利,坦克雷德成为安条克的实际控制者。年春天,博赫蒙德去世,坦克雷德接替其成为安条克公国的唯一君主,他拒绝承认年阿莱克修斯与博赫蒙德之间的协议,阿莱克修斯敦促他交还安条克控制权,但遭到了意料之内的拒绝。

在叙利亚北部,坦克雷德与十字军数位领袖存在着利益冲突,包括耶路撒冷王国的鲍德温国王、奥德赛的鲍德温伯爵和成为了的黎波里伯爵的图卢兹的雷蒙德之子,因此,坦克雷德缺乏足够实力和时机向拜占庭帝国发起挑战,但他直至年去世前依然不肯屈服,将公国控制权力传递给了他的侄子。

因此,年的德沃条约标志着阿莱克修斯执政时期诺曼危机的终结,也是阿莱克修斯建设新军队、实施新战术的成果。德沃尔条约实际上并未给拜占庭帝国带来政治上的获益,但它成为此后的中央统治者们提供了“政策蓝本”,条约中使用的法律用语和概念表明阿莱克修斯此时已熟知西欧封建制度,开始利用西欧人对忠诚与荣誉的特殊观念为自己和帝国谋利。

如果德沃条约生效,诺曼人对帝国造成的威胁将被压缩至亚得里亚海沿海地带,因为大约在整个12世纪里,帝国这一地区的防御系统都能有效阻止任何试图穿越达拉提乌姆进行的进攻。德沃尔条约也充分显示出十字军东征对于东西方政策变化的影响,双方相互模仿和渗透,发生了更为紧密的联系。

二、巴尔干半岛西部的纷争

11世纪中期东西方基督教会发生了大分裂,此后罗马教会势力的传播发展给中世纪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以诺曼入侵拜占庭和十字军远征耶路撒冷为典型代表,传播基督教、打击异教徒的信念为欧洲士兵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年代,威尼斯人选择与拜占庭人结盟对抗诺曼人,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获得了拜占庭帝国境内一系列政治和商业特权,实质上也属于罗马教会势力的扩张。

此外,游牧民族马扎尔人在多瑙河盆地定居后建立起天主教王国——匈牙利王国,该民族被称为“马扎尔匈牙利人”。匈牙利王国地处巴尔干半岛北部,位于拜占庭帝国的西北方向,成为了天主教在东方的桥头堡。12世纪初,匈牙利、威尼斯、诺曼和拜占庭几方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西部达尔马提亚地区展开了激烈争夺:诺曼与拜占庭的纠葛前文已作论述;威尼斯人力求掌握整个亚得里亚海北部的制海权,在巴尔干半岛西部和亚平宁半岛的沿海地区确立优势地位;匈牙利人一方面为便利与地中海世界进行政治和商业联系而寻找出海口,另一方面伺机夺取多瑙河沿岸重镇西尔米乌姆,以此为基地向斯拉夫地区甚至拜占庭帝国的巴尔干领土展开扩张。因此,这一时期匈牙利成为拜占庭帝国对外关系的新对手,而阿莱克修斯皇帝不得不将统治后期的注意力加以调整转移。

匈牙利王国与拜占庭帝国此前的关系一度十分密切,年,匈牙利国王盖萨一世迎娶拜占庭贵族塞奥多鲁斯·斯纳德努斯之女,并接受了拜占庭皇帝米哈伊尔七世馈赠的王冠,甚至与君士坦丁·杜卡斯一同出现在帝国金币的背面图案中。拜占庭人将盖萨一世纳入其贵族等级体系中,维护了帝国名义上的控制力,承认其势力范围的合法性;实际上,匈牙利人在年攻陷西米乌姆后获得了这一地区的统治权力,由此,双方达成了和平的局面。

除此之外,经济因素在匈牙利和拜占庭关系中举足轻重,双方的商业贸易往来持续至11世纪末期。其中,盐始终是最重要的交易物品,并构成了匈牙利中央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拜占庭的珠宝饰品则在多瑙河以北拥有稳定的需求。匈牙利与拜占庭之间频繁的商业活动促进了达尔马提亚地区海滨城市的经济发展,然而,富庶的城市激发起匈牙利人的征服欲望,年即位的科罗曼国王转变了对拜占庭的外交政策。

科罗曼国王首先与教皇乌尔班二世结盟,继而与教皇的盟友——西西里统治者诺曼人罗杰联姻,并于年发兵入侵克罗地亚,向拜占庭帝国公开进行挑衅和威胁。出人意料的是威尼斯人迅速做出了反应,他们抵达特罗吉尔和斯普利特,并获得当地人的拥护和资金支持。匈牙利人攻击达尔马提亚地区的计划因此搁浅,取而代之的匈牙利在年与威尼斯结为盟友,联手对抗诺曼人。

这一协议实质上仍属于常规进攻的计划书,但它符合拜占庭帝国抵制诺曼扩张的利益诉求。因此,当威尼斯和匈牙利人默契地划分各自在巴尔干半岛西部的势力范围时,阿莱克修斯慎重地权衡着与新盟友的关系走向。为了获得克罗地亚合法统治权,科罗曼支持当地贵族叛乱,随后被加冕为“克罗地亚和达尔马提亚之王”,表现出成为亚得里亚海北部沿海地区唯一统治者的渴望,但实际上-年威尼斯人掌控下的港口城市仍享有较大自主权。但是,年,这一地区的形势发生了变化。

年正值博赫蒙德大举进攻拜占庭领土之际,阿莱克修斯为了防止匈牙利人倒向诺曼一方,避免己方陷于两面夹击的困境当中,迅速与匈牙利人商定条约,安排长子约翰与前任国王拉斯洛之女联姻。这一举动解除了拜占庭帝国两线作战的危机,对于匈牙利人而言,则是将达尔马提亚地区收入囊中的良机。此后数年,威尼斯人无暇与之争夺,三方关系较为平稳。

直至年,威尼斯总督奥德拉佛·法列派遣主教和舰队到访君士坦丁堡,要求阿莱克修斯履行诺言,对匈牙利人的扩张行为采取行动。阿莱克修斯念及对抗博赫蒙德过程中双方的巨大作用,不愿打破两方盟友的平衡关系。威尼斯总督的耐心在皇帝的拖延中消耗殆尽,于是年他一举夺回巴尔干半岛数座重镇,仅余贝尔格莱德和扎达尔处在匈牙利人控制下。年2月3日,科罗曼国王去世,其15岁的儿子斯蒂芬即位,同年3月,威尼斯人在阿莱克修斯的支持下再度进攻扎达尔获胜,由此基本控制了巴尔干半岛西部,直至年阿莱克修斯去世,约翰二世登上宝座。

总结

综观阿莱克修斯37年的统治生涯,金戈铁马、纵横捭阖。面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敌友,阿莱克修斯运用军事和外交的双重实力谋求着帝国利益的最大化,他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和外交手段不仅展现了自身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也折射出拜占庭帝国独特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前文大致梳理了阿莱克修斯统治时期的对外关系,战争与外交紧密结合,共同构成其主线,根据形势与敌人选择对外政策是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