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年波斯国王卡瓦德的成功入侵暴露了拜占廷东部边境防御的薄弱,于是阿纳斯塔修斯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修复或重建防御工事。塞奥多西城和达拉城防御工事的大规模重建极大地提升了帝国在边境的驻防实力,但是由于波斯人对此反应激烈,拜占廷其他地方的防御工事修建工作受到极大的限制。当波斯帝国年再次挑起战端时,查士丁尼开启了更大规模的防御工事修建工作。
根据普罗柯比《建筑》的记载,笔者大致推断查士丁尼在东部做了如下的工作:达拉城和塞奥多西城的城防工事得到加固;在玛底波利斯修建了又厚又高的城墙,使之成为守护整个亚美尼亚地区安全的一个重要基地;在西萨里宗城修建新的防御要塞。
一、坚固的防线
拜占廷帝国试图建立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年贝利撒留于是在哈伯尔河上建立一道屏障来阻止阿拉伯人的越界行动,在靠近尼斯比斯边境的米顿地区修建一个新的城堡,他可能还试图控制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通往图尔阿布丁高原的道路。这些努力最终大部分都失败了,因为贝利撒留没有足够的实力阻止波斯人的干预,但是遗留下来唯一的成果是在图尔阿布丁高原上修建的防御工事。
4世纪拜占廷帝国控制这个地区主要依靠那些位于底格里斯河附近西法斯地区和高原南部一个不知名地区薄弱的防御工事,然而此时查士丁尼必须扩大防御力量以保护数不尽的村庄。查士丁尼皇帝在马尔丁、泽泽凡凯尔、法菲、萨维尔、希萨卡亚、哈布丁和西法斯等地区修建了城堡或要塞,或者在一些重要的中心地区,比如哈尔和米底亚特也修建了许多防御工事。
拜占廷帝国开始对图尔阿布丁高原控制的具体时间是很难确定的,但是在高原地区修建的众多防御工事的日期是晚于达拉城的,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推测拜占廷帝国开始对图尔阿布丁高原的控制时间是在双方第二次战争发生期间,即-年。拜占廷帝国巩固和建立以上这些地区的防御工事对当地居民和波斯人的士气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7世纪初期,科斯罗伊斯二世的军队在围攻达拉城18个月之久却没有丝毫成功的迹象时,军队的士气十分消沉,由此可见,这些防御工事还是异常坚固的。
二、同盟的帮助
由于拜占廷帝国与迦萨尼德王国建立了联盟关系,因此帝国在幼发拉底河南岸的防御主要依赖于迦萨尼德人提供帮助。在阿纳斯塔修斯统治的晚期,他意识到了迦萨尼德实力增长迅速以及与之联合的重要性,例如根据《建筑》的记载,当时塞尔吉奥城作为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拥有许多壮观的宗教建筑,在整个6世纪20年代该城的面貌不断发展。年之后,查士丁尼恩准阿拉伯部落酋长哈里斯成为国王。
与此同时,查士丁尼也将塞尔吉奥城改造成一座坚固的防御基地,在这里修建了城墙和蓄水池,拜占廷人可以以此为基点监视或控制迦萨尼德。阿拉伯各个部落王国经常会为了背后所依附的帝国利益而战,有的站在拜占廷帝国一方,有的站在波斯帝国一方。由于迦萨尼德的实力上升,减轻了拜占廷帝国在这一地区边境防御的压力。
西奈半岛的情况也和塞尔吉奥城相似,原本是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此时被拜占廷帝国改造成一个军事基地,拜占廷人以此为据点控制周边的阿拉伯游牧部落。这些阿拉伯部落夹在两大帝国之间,处在一个半独立的生存状态,部落之间的冲突或基于部族恩怨,或基于资源争夺,或者某个部落转换同盟关系都极易引起拜占廷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的关系紧张起来。
年,干旱迫使与波斯帝国结盟的阿拉伯部落越过边界来到与拜占廷帝国结盟的阿拉伯部落的土地上寻求牧场,这种单方面的越界行动引起的冲突导致两大帝国年签订的和平条约被中止;年,迦萨尼德王国和拉赫姆王国为了争夺帕米拉地区附近的草场而爆发了激烈的争端,这导致了科斯罗伊斯一世决定对拜占廷帝国采取军事行动。
在这一事件中,拜占廷帝国对阿拉伯部落间的争端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反映在拜占廷帝国派往调解矛盾的大使斯特拉吉乌斯对这起事件的评论上,“双方为了这块没有丝毫价值的土地爆发冲突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块土地完全不适合动物和植物生存”。直到莫里斯统治末期,阿拉伯部族之间的行动还经常会影响到两大帝国的关系,附属于拜占廷帝国的阿拉伯部落侵入波斯的领土巴比伦尼亚,在科斯罗伊斯二世准备采取军事行动之前,莫里斯向波斯派遣使节以调解双方的关系。
三、战争推动防务的重建
波斯帝国在-年的军事行动推动了拜占廷帝国在另外一些地区防务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尤其是在叙利亚和奥斯若恩的一些城市和乡镇。此前帝国在这些地区的驻防较为薄弱,例如年安条克被攻占突显了城墙不够坚固的缺点,年拜占廷士兵在卡里尼库姆的城墙上被擒标志着此城的陷落。年拜占廷帝国开始对卡尔基斯、西拉乌斯和其他一些城市的重建工作,这些城市的重建主要来源于帝国财政支持,而在许多农村地区,当地富豪也会出资帮助地方修建防御设施,以阻止波斯人或阿拉伯人的侵扰。
拜占廷帝国的防御工事发挥着防御和进攻两个不同的作用。东部地区几乎所有的城镇都能抵御来自波斯人或阿拉伯人的突然侵袭,但是它们经受不住敌人长时间的围攻,正如在帝国在多瑙河地区的防务一样,机动部队对于被动的防御工事驻防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当城镇遭到敌人长时间围攻,若此时突然出现机动部队驰援,被动的局面将会大为改观。
但是阿纳斯塔修斯当时的麻烦在于伊苏里亚和巴尔干半岛,而查士丁尼在6世纪30年代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征服西方的军事行动上,对于东方来说就没有足够的机动部队来增援。因此在东部边界地区一些重要的防御工事在确保有效防御的同时,也发挥着进攻的作用。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达拉城,它的修建是为了防御波斯人从尼斯比斯发起的军事行动,它位于图尔·阿布丁高原的南部,与高原北部的玛尔提罗波利斯可以形成有效的密切配合,以此有利的地形对波斯城市阿扎尼尼展开进攻。再往北,拜占廷帝国以塞奥多西城为基地可以向塔扎尼及其周围地区扩展势力。
6世纪末,图尔·阿布丁高原上帝国的城堡或要塞,主要是马尔丁和哈布丁,由于达拉城的丢失使得帝国在此高原上的防御任务落在这两个要塞上,普罗柯比曾经声称达拉城的丢失对于整个拜占廷帝国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但是在接下来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灾难性的影响出现,这说明这两个要塞发挥了较好的防御作用。贝利撒留试图在边界地区米顿修建防御工事,波斯人对此的反应十分强烈,由此也表明边界地区防御工事的重要性。
四、兴建防御工事
边界地区的防御工事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可以用来对外扩张控制新的土地,以此扩展帝国的影响力。建设一项新的城堡或要塞通常需要3-4个月,在此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包括建筑材料、食物和水,盛水的容器有陶罐、木桶和木制储水箱,在建设之前一定要经过周密的考虑,看自己一方是否有足够的实力来应对敌人的骚扰,在建设过程中,要派人进行严密的侦察或监视,以防止敌人的偷袭。倘若一项防御工事得以成功建立,它就等同于一项重要的军事成就,相当于在战场上毁坏了敌人的要塞或取得了一场小规模的胜利。
查士丁尼在帝国东部边疆兴建的不计其数的防御要塞和水利工程对于抗击和威慑波斯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于确保战争胜利也意义非凡。历史上,早在古罗马时期,围绕两河流域及其要塞城市埃德萨和尼西比斯的归属问题,双方就时有战端。
4至6世纪,拜占廷帝国与波斯帝国边界冲突经常不断,埃德萨和尼西比斯也屡易其主。年,波斯又一次夺取了小亚细亚的塞奥多西城、阿米达和尼西比斯等地,双方军事平衡遭到破坏,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年,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一世继帝位。他任命贝利萨留为统帅,向萨珊王朝波斯宣战。在以后的多年内,拜占廷与萨珊波斯之间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争霸战争。使这一地区反复遭到战争的蹂躏。因此,查士丁尼时期的两国边界经常战乱不断,祸事连连,成为两国战争的热点地区。
尽管在查士丁尼时期,他为了服务帝国收复西部故土和重建昔日大帝国的总体战略目标,对萨珊波斯采取了“绥靖政策”,采取以金钱收买波斯,达到缓解西部战事的目的,也签订的所谓的“永久和平”条约,却依然遭到波斯人的突然入侵,就使拜占廷认为波斯不守信誉,使自己对波斯的战争带有正义战争的性质。
但是,从长期历史来看,罗马—拜占廷帝国与波斯帝国的长期战争,是自远古时期以来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争夺两河流域和东地中海霸权的对抗性斗争,双方均无正义和非正义而言。至查士丁尼时期,查士丁尼对波斯的赎买政策不过是缓兵之计;但是波斯人也懂得养虎为患的道理。因此,波斯人也一再找借口进行边界骚扰,甚至不惜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挑衅,尤其是当拜占廷在西部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以后,这种边界挑衅就更加频繁。
总结
从历史上看,对波斯战争是自远古时期以来,东西方文明区之间对抗的延续。自然也有夺取和控制远东商路,尤其是中国丝绸之路的经济意义。但是查士丁尼在其整个统治时期对于波斯的进攻基本上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和威慑战略,大规模地兴建防御设施是其重要手段,以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向帝国西部收复国土的事业中。因此,查士丁尼在靠近两国边境的战争热点地区,建筑庞大的防御工事系统是解决帝国安全的当务之急,由于随时来临的战争威胁,建筑军事设施总是第一位的。查士丁尼也建有少量的小规模的教堂,但这些教堂都带有军事要塞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