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欧与蒙古帝国的早期交往过程,派遣多名使 [复制链接]

1#

13世纪三四十年代,蒙古人首先攻取俄罗斯,随后进入匈牙利引起了整个欧洲世界的震动。但是随着蒙古人西征的暂时中断,西欧人将恐惧转化为希望,认为蒙古人并不是他们的敌人,心许会通过建立外交关系蒙古人会成为西欧进攻倚斯兰世界的盛友。西欧人的这种希望是不无道理的,早在11世纪中叶,西欧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远东有位叫约翰的长老王,是信仰基督宗教的,并且他的国家是富饶的基督教聂斯托利派国家,他曾经想要率军援助在地中海的十字军国家。

一、约翰·柏朗嘉宾出使蒙古

到了成吉思汗征服花剌子模的时候,西欧开始流传“大卫王”,而成吉思汗就成了所谓的“大卫王”,在成吉思汗攻打穆斯林的时候,西欧世界深受鼓舞,西欧人开始认为大卫王是约翰长老王的儿子,但是到了蒙古人攻占基督教国家格鲁吉亚的时候,欧洲人便开始困惑。即便如此,西欧人只是不相信蒙古人是约翰长老的军队,但约翰长老是一定存在的。

不管约翰长老王是否存在,但是西欧想要同蒙古建立联盟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因为蒙古族许多部落与基督宗教有着密切联系。在蒙古汗廷中,大汗的母亲、妻子、大臣都来自信仰聂斯利托教的部落。受这些人的影响,大汗对基督宗教采取了宽容、尊重的态度。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对贵由汗有这样记载:他极其礼遇基督教徒及其传教士。由此可以看出基督教的传播在蒙古帝国有一定的基础。

年窝阔台汗的去世以及蒙古上层的勾心斗角,蒙古人的注意力短暂从西方转移到蒙古帝国的中心。西欧人因此有了喘息的机会,但是汗位问题一旦解决,驻守在伏尔加河畔的拔都还会进一步发动西征。教皇英诺森四世意识到这一点,咨询方济各会及多明我会士后,决定派遣传教士作为使节出使蒙古。教皇对这些修士们十分信任,因为他们乐于在各地传教,这些修士将传福音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教廷首先挑选出两名方济各会修士:葡萄牙人劳伦斯和约翰·柏朗嘉宾。他们于年4月16日从里昂出发。葡萄牙人劳伦斯带着一封教皇致“达达国王人民”书信,信中希望蒙古大汗可皈依基督教。教皇原本派遣劳伦斯出使亚美尼亚附近的蒙古人,但是没有资料显示,劳伦斯是否完成这次使命。

65岁高龄的柏朗嘉宾带着另一封教皇致“达达国王人民”书信来到东方。从柏朗嘉宾开始,接下来教皇派遣到蒙古帝国的传教士都肩负传教者以及使者的双重身份。年柏朗嘉宾到达伏尔加河畔的西蒙古拔都帐幕,拔都决定送柏朗嘉宾到蒙古本土大汗那里。8月24日,柏朗嘉宾抵达哈拉和林,并参加了贵由汗的登基大典。并呈上教皇的信件。贵由汗回复了教皇书信,他的回信态度十分傲慢:倘若你们渴望和平,希望你们把幸福托付给我们,作为教皇,你应该亲自率领基督教显贵前来朝见我,缔结和平,这样我们才知道你们确实希望与我讲和。同年11月13日,柏朗嘉宾离开哈拉和林返程,年5月9日再次途经拔都幕帐,最后于年11月返回里昂。

在出使蒙古的过程中,柏朗嘉宾经历了许多苦难,气候、饮食习惯的不适以及一些蒙古人的怠慢。他是这样描绘蒙古人的:他们是贪婪的,对于自己手中所有的会坚决守护,在供给方面十分吝啬。柏朗嘉宾虽然没有完成劝说蒙古大汗与西欧建立联盟关系,但是他在蒙古的短暂生活,使他全面了解蒙古帝国的军事实力、作战方法以及向西方继续进攻的计划:在贵由汗的宫廷内,他看出贵由汗同鞑靼贵族们接下来的行动会针对教廷以及西欧诸民族,除非教皇以及西方君主降服贵由汗,这一信息对西欧来说十分重要。

因此丹尼斯·赛诺称,柏朗嘉宾是教皇早期派出的使节当中最成功的一位。在他的东行的见闻录《蒙古史》一书中,虽然柏朗嘉宾的职分是一名传教士,但是在他的书中完全是以—名特使的身份来介绍蒙古人,丝毫没有渗杂传教士的思想,搜集了有关蒙古人以及军事方面的第一手材料,并且对当地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进行了客观评价。

二、阿思凌·隆巴儿底使团出使蒙古

由于柏朗嘉宾等人没有完成教皇托付的使命,并且教皇对于贵由汗的回信内容很不满意。年,教皇再次派遣使节到蒙古,此次他选择了多明我会修士,以阿思凌·隆巴儿底为首的四名教友。阿思凌的路线主要是通过安纳托利亚到达蒙古人的区域,阿思凌得到了驻军高加索地区的蒙古指挥官拜住的接见,但是阿思凌的出使今天看来是一次失败的外交实践。他拒绝向拜住行跪拜大礼,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来传达教皇的旨意:教皇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蒙古人应该为自己在西征过程中所犯下的罪过进行忏悔。

拜住听后很气愤,想要把阿思凌等人处死。由于将领野里知吉歹的劝说,才使这些多明我会修士免除一劫。拜住给教皇的回复同样也是傲慢粗暴的,但是此次阿思凌出使蒙古,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他返回途中,蒙古使节阿由别和薛儿吉思同他一起复命,年英诺森四世接见了他们,这是蒙古人第一次出使西欧,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蒙古希望与西欧建立联盟的意向。蒙古使节到达西欧后,得到西欧教皇的热情接待。

三、安德·龙如美使团出使蒙古

与教皇派遣阿思凌等人出使蒙古的同时,法兰西国王路易九世也遣使到达蒙古。年末,路易九世接待了波斯蒙古军将领野里知吉歹的使团,其中有一个叫大卫的使节。他给路易九世提供了许多好消息,如教皇在蒙古人中很有声望,以及蒙古大汗从成吉思汗开始就十分厚待基督徒,授予基督徒很多特权。

并且告知路易九世可以建立军事联盟的计划,就是十字军出兵埃及,配合蒙古军进攻巴格达的计划,双方协同对抗穆斯林。路易九世听后很兴奋,立刻回信给野里知吉歹,并且派人出使蒙古。派遣以多名我会修士安德·龙如美为首的使团。他于年2月出发,穿过叙利亚,在大不里士见到了野里知吉歹的军队,递交了路易九世的信件。此后东行,到达叶密立河畔的蒙古宫廷。此时,贵由汗已死,由斡兀立海迷失皇后摄政,她接待了使团。

她认为“龙如美等人此行是为了代表国王向蒙古臣服,并且傲慢地回复信件:我们命令你,必须每年向我们进贡,如果不这样做,我们会征服你们的国家。”路易九世对于这次出使很失望,但是却得到了许多有关蒙古人的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安德·龙如美提供的最有价值的消息就是在俄罗斯的东南部有一个信仰基督教的蒙古首领撒里答,他是拔都之子。这些消息使路易九世有了再次派遣传教士的想法。

四、威廉·鲁布鲁克等人出使蒙古

威廉·鲁布鲁克是一名圣方济各会士,曾伴随在路易九世身边四年。年5月7日,鲁布鲁克肩负着路易九世的秘密使命从康士坦丁堡出发,去见拔都之子撒里答。鲁布鲁克于同年7月31日到达撒里答营地,撒里答看到路易九世信函并没有任何回应,而是引见鲁布鲁克到他父亲拔都处,拔都又将他送到蒙古去见蒙哥汗。

年1月4日,鲁布鲁克得到了蒙哥汗的接见。鲁布鲁克在蒙哥汗面前只承认自己是一名传教士,而不是使臣。“陛下,我们世界的人并不是好战的人,我们的职责只是要世界各地的人听到上帝的福音并且按照上帝的话语生活。因此,我们才来到这里,如果你允许的话,我们愿意继续留在这里传福音,但是你既然让我们离开,我们就一定离开”。由于蒙古宫廷认为鲁布鲁克不是使臣的身份,因此不能够在大汗面前随意说话,心不能停留太久。同年8月8日鲁布鲁克离开哈拉和林,直到年8月15日抵达黎波里。

鲁布鲁克将他此次东行见闻完全记录下来,著成《东行记》,相比较柏朗嘉宾,鲁布鲁克反馈给西欧的报告受到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