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爱心救助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2%E5%B0%91%E5%B9%B4%E7%99%BD%E7%99%9C%E9%A3%8E%E9%98%B2%E6%B2%BB%E6%8F%B4%E5%8A%A9%E9%A1%B9%E7%9B%AE/22039760?fr=aladdin外籍兵团中国兵(二十二)
军中同袍-二
马努江也是我的一个好朋友,而且他也是个极其厚道的亚美尼亚人,原来在俄罗斯的一个监狱里面当差,就是狱卒,但他身体极为强壮,浑身都是肉和毛,力大无比,因为是业余举重运动员。有一次我在街头发现有个时装商店也叫马努江,然后我对他说你家在法国有个时装店,他说知道,名字确实同他的一模一样,因为创办者也是亚美尼亚人。他告诉我这种名字后缀发音像江或良的是典型的亚美尼亚名字,比如作曲家哈恰图良就是亚美尼亚人。就是那位挥着马刀的前苏联作曲家?怪不得他的乐曲旋律那么有特色,按照流行话语可以归纳到最炫民族风的音乐类别了,正所谓最民族的就是最世界的。
再回到马努江,人有一长就会也有一短,他身体强壮孔武有力,但跑步却是弱项,可是外籍兵团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出操,这个壮汉子则每日受到煎熬。好在他为人厚道心态也平和,跟着大部队跑步永远是殿后。记得有一次我们被部队强迫参加马赛的半马拉松比赛,他在后面慢慢悠悠地跑步,用我使用的三倍时间胜利抵达终点,得到的奖励同我一样,每人都有一张赛跑途中的照片。
在圭亚那炮队时,一次培训新人学习打炮,我因为刚刚完成厨师培训,所以就被任命为野外厨师,在我们连一个野外营地给20来号人做饭,就是搭个草棚子给炉灶避雨,还好是烧煤气罐,马努江是我的助手。一次我烙了几张饼,马怒江说跟他在家里吃到的一样,我说你是我们的新疆人,你会吗?于是我给他做出了一个新疆舞蹈中扭动脖子的动作,结果他也会,民族和谐多快乐。
开始我还以为亚美尼亚是中亚一个穆斯林国家,后来才知道,他们竟然是中亚唯一的一个基督教民族,在沙皇的长期统治下也依然倔强生存不改信仰,连东正教都不信,宗教情节也是冥顽不化的心态,而且亚美尼亚还建立了第一个基督教单一宗教的国家,所以被视为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盏明灯。据说亚美尼亚历史上同中国还极富渊源,他们历史上的马米科尼杨家族是来自中国马姓的后代,是三国时期五虎上将西凉马超的亲眷或后人,可能是东汉时期逃亡到了亚美尼亚,然后在亚美尼亚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其中瓦尔丹马米科尼杨是亚美尼亚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
单独在后面浑身是毛的就是马努江
马努江性格憨厚,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喝醉过,可能他身体太好了,喝多少都不醉。他也是我的好朋友米丘克的最好的朋友,一次马怒江同我在一起时听说米丘克同人打架把头打破了,马努江立刻跟我说凶手别想完整的退役,然后我俩到医务所去看米丘克,米丘克说他没有打架,是拉架被误伤了,还说他以后再也不管拉架了,因为在老家他就因为哥哥打架他拉架被误伤过,可怜的倒霉鬼。
群魔乱舞在营盘中间毛孩是马努江
说到部队的打架,让我想起圭亚那军营宿舍里面的一场恶斗。我们炮队一个身体强壮的塔希提人喝多了,同另外一个波兰人开战,我们在圭亚那的标准配置是每个人都有一把进山用的大砍刀,当天喝多了的塔希提人已经抄起了大砍刀,他身边一位拉架的战友立刻死死抱住了他的双臂,僵持当中,一位在法国长大的柬埔寨人抄起一把金属凳子,从背后狠砸了塔希提人的脑壳,当即把他砸晕过去。这是一个军营里特别常见的砸头动作。要说老外真是扛打,第二天塔希提人醒来跟没事一样,对砸他狗头的柬埔寨人也毫不忌恨。
这个柬埔寨人叫桑温,很小就来到法国,他对自己的身世从来不说半点,只说过他来当兵前在法国一个制药厂工作过,看来是有故事的人,而且根本不会柬埔寨话,除了长相外言谈举止同法国人一样,到了圭亚那最上心的就是吸毒,所以曾经为此做过40天的大牢。
另外一场砍刀恶斗同我们宿舍无关,但却在军营里传为美谈。是一名一等兵同一名下士长打架,一等兵用砍刀把对方一顿乱砍,结果有一刀卡在了对方的髌骨里面拔不出来,其他人才把架拉开,然后有知道那位下士长人品的都说他是罪有应得,恶有恶报。
马努江还有一次借放假的机会去比利时的北约总部探班,目的是要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因为我们有听说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美军并未想到战争打得比预期顺利很多,原来预想是会有相当高的伤亡率的,所以招募了许多外国兵,主要是拉美兵,条件是战争结束后就给美国籍。当初没有料到战争会非常顺利取胜的拉美人去当兵,许多人是有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感觉。
北约在布鲁塞尔的欧洲总部
马努江则是怀揣美国梦,到北约总部要求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结果北约总部不仅把他仔细盘问,还留下记录,并通报给了外籍兵团。放假回来后他被要求军装笔挺的去面见连长,连长则对他一顿呵斥,甚至说他是苏联的间谍,马努江委屈地表示不是间谍。还好这次在连长那里过堂只是一番训斥,然后没有任何处分。但影响到了马努江申请法国国籍,所以他在五年服役期间虽然申请了入籍,却被部队拒绝把入籍申请材料送报法国外交部。
后来从新闻报道上看,外籍兵团对获得法国籍的外国士兵的授籍仪式也越来越重视,现在不仅有部队首长出席,还要请当地市政府的负责人,就是市长代表国家,把入籍文件颁发给入籍者。我们当时在部队的外国人入籍还远远没有这么复杂。我是退伍前同另外一个保加利亚人同时获得入籍,于是我们所在的连队要求我们两人各买一箱啤酒让大伙喝,然后厅里最大的官把入籍文件递给我,一张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签署的入籍文件,他还开玩笑说,保加利亚人把菲利波夫改名为飞利浦,你为什么不改成一个法国名字?我只能说,中国人的脸换不成法国芯。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波兰人,他当兵时的故事值得一提。他家族的姓氏是巴赫,同德国音乐家巴赫一样。由于历史地缘的原因,波兰同德国的边界并不十分清晰。像天文学家哥白尼是波兰人,但纳粹德国猖狂时期,德国就蛮横的说哥白尼是德国人。不过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波兰是在普鲁士的统治下,但普鲁士的扩张并不能说明哥白尼就必须是德国人,就如同元朝是蒙古人在中国建立的政权,中国人并不是蒙古人。不过哥白尼的母亲是西里西亚人后裔,就是德国诗人海涅写的《西里西亚纺纱工人》的那个西里西亚,曾经是同鲁尔齐名的一个工业大区,所以哥白尼母亲讲德语,哥白尼本人则应该是在波兰语和德语的双语家庭长大,据说他的意大利语也同样好,因为他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学习过法律,而他一生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用拉丁语写就。
还有波兰团结工会的发祥地格但斯克,从名字上就听得出来是德国的。不过是斯大林要了波兰一块地,再让波兰占了格但斯克。巴赫来当兵时,征兵问话的军官是个美国人,一个非常令人尊敬的越战老兵,他首先问巴赫的名字,听到同德国音乐家同姓后他开玩笑的说,你别是也叫约翰塞巴斯蒂安吧,巴赫说正是,越战老兵当即开怀大笑,盗版材料到处有。巴赫的父亲是波兰人,母亲是希腊人,所以他没有许多波兰人显著的满嘴粗话的习气。他个头很小,但手脚相当灵活,还能下腰劈跨一字马。不过他最不愿意被法国人叫巴士,因为巴赫的字母写法在法语里发音是可以念做巴士的,是帐篷布的意思。
原创连载期待再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