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十年恩仇,九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冲突题 [复制链接]

1#

近期,高加索山脉南麓的两个小国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再度因地方割据势力纳卡地区的问题而发生交火。高加索南麓三国的导演师承苏联电影学院派,融民族风与文艺风于一体,对于这场断断续续持续了近30年的地区局部战争,更是拍摄了不少相关电影,笔者这回就趁热打铁,特地来介绍一下其中的九部(主要以年以后作品为主)。

1、终结(Fryd,,阿塞拜疆)

这部影片拍摄于苏联解体之后,彼时纳卡军事冲突尚未结束,导演杰恩·米尔扎耶夫得以引用了许多珍贵的纪录片镜头。影片主要讲述的是霍种族灭绝事件,在这场发生于年2月的屠杀中,有名霍贾利镇的阿塞拜疆平民被亚美尼亚武装杀害。该片上映前夕,杰出的阿塞拜疆导演杰恩·米尔扎耶夫因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

2、光之屋(Маяк,,亚美尼亚)

本片由在年去世的亚美尼亚女导演玛丽亚·塞克亚在Bals基金支持下拍摄,讲述在纳卡冲突的背景下,一个亚美尼亚女孩列娜回到故乡,当她想返回莫斯科时,却发现火车站因战争的发生而停运,兵荒马乱之际,面对家乡荒凉的景色,她最终又放弃了回莫斯科的想法,决定留在这个小山村,仿佛找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灯塔。

3、多卢(Dolu,,阿塞拜疆)

影片改编自阿吉尔·阿巴斯的关于纳卡战争的同名战争小说,讲述一支阿塞拜疆小部队遭到纳卡地区武装的包围,最后只剩一人趁天黑逃脱。既然是一部悲情战地片,导演配之以单调的色调与混乱的环境,来使之区别于一些动作娱乐片。

4、怀抱中的孩子们(Tevanik,,美国)

本片以90年代初亚阿战争期间、一个村庄里的三个亚美尼亚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混战,所以实际上是三个小故事,而且都以悲剧的结尾收场。该片导演是一位出生于冲突的热点地区“纳卡”的八零后导演,曾获年电影节亚美尼亚全景大赛最佳剧情奖,并得到了定居美国的亚美尼亚人的资金支持。

5、娜巴特(Nabat,,阿塞拜疆)

本片改编自导演埃尔钦·穆绍格卢在苏联解体时期听到的一则故事,讲述90年代初的亚阿战争中,老太太纳巴特居住在阿塞拜疆的一个边远村庄,她的儿子在战争中牺牲,丈夫也病亡,受战争的影响,村民们也大都离开村庄,只剩这一位老太太孤苦伶仃的生活。该片为年阿塞拜疆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送审片,氛围压抑,色调阴沉,是一部极简主义文艺电影。

6、记忆中断(Yarimiqxatireler,,阿塞拜疆)

本片是一个奇特的故事,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一个阿塞拜疆士兵在年的布雷斯特要塞保卫战中(BrestFortress)英勇地打击纳粹,50年后,这位老兵又仅凭一把猎枪,与占领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军队作战。导演采用了两条故事线并行的叙事手法,使得影片镜头不断在50年之间穿梭。

7、最后的居民(TheLastInhabitant,,亚美尼亚)

本片根据作家哈查特瑞安的小说改编,讲述的是个战后的故事:亚阿冲突后的某亚美尼亚族村庄,村民们都已被赶走,只剩老石匠阿布加尔没走,他的女儿因为目睹丈夫被杀而精神失常,当地阿族长老承诺,如果阿布加尔帮他们修建一座寺庙,就帮他找到女儿,但阿布加尔逐渐发现,当地严重的两族对立情绪已使得他很难带走自己的女儿。

8、生活与战斗(KyanquKriv,,亚美尼亚)

本片讲述亚美尼亚小伙提格伦在失去了所爱的女孩,毅然决定参加亚阿两国在纳卡地区的军事冲突,来使自己变得更强大。在残酷的战斗中,提格伦失去了许多朋友,他的耳朵也被一个阿塞拜疆士兵割去。影片真实再现了-年间在纳卡地区的残酷战争,时值年两国冲突再起,这部在纳卡地区拍摄的影片就显得更有现实意义。

9、我的十字架(MyCross,,亚美尼亚)

影片讲述90年代初的亚阿战争中,两位不同女性命运交织的故事,一位是在巴库工作的法国红十字协会工作者雅克,为了救治伤员上了前线,一位是亚美尼亚妇女索纳,她为了替自己丧命的儿子复仇而志愿走上前线,片名《我的十字架》意味着雅克对索纳身体和心灵的救赎,引导她走出心中的仇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