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4日在出席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全球座谈会时称,美国不会公开作出“协防台湾”的表态,因为这种做法存在“重大缺陷”。
《金融时报》称,美国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处理台海问题上奉行“战略模糊”政策,即不明确表态是否会出兵干涉台海问题。但近一段时间,一些美国政客和学者要求美政府将政策向“战略透明”转移,要求华盛顿向台湾提供更明确的安全保障,亦即由现阶段“战略模糊”转为“战略清晰”。
对此,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设置专责处理印太事务的官员、首任印太事务官坎贝尔本周二在一场英国《金融时报》主办的讨论会上表示,美国不会明确声明在中国大陆实施“武统”时“保卫台湾”,因为“这样的做法有重大缺点”。
坎贝尔认为,“战略透明”政策存在很多弊端,远非最佳选择。他认为,“战略清晰”远不如长期以来奉行的“战略模糊”有利,过去美国从来没有明确表态会在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时进行军事干预以保护台湾。
他还强调,美国与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任何冲突都不可能被控制在一个小的地理区域内,“冲突(若发生)将迅速扩大,从根本上破坏全球经济,没有人能够真正预料事态发展。”坎贝尔称,“维持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最符合当前美中的“最佳利益”。
他同时声称,真正的风险来自于“意外和疏忽”,维护和平与稳定的最佳方法是“向中国传达真正涉及外交、国防创新和我们自身能力的综合信息”。坎贝尔还说,考虑到美中当前军力部署的距离,真正的“中短期风险”来自“意外和疏忽”。因此,在双方之间建立信任并确保在“危机时刻”的沟通非常重要。
库尔特·坎贝尔在年《外交》双月刊上发表的一篇颇有影响的文章中写道:“美国总感觉它有能力决定中国的道路。它的雄心却一次又一次受挫。”(参考消息)
在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长大的坎贝尔有丰富的背景。
他曾在苏联时代亚美尼亚的埃里温大学学习小提琴和政治哲学,后来当过驻日本的海军军官,在非洲当过《纽约时报杂志》的特约记者。克林顿政府时期,他在财政部任职,并担任有关“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顾问。奥巴马政府时期,坎贝尔曾担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负责亚洲事务的最高官员,并且是“转向亚洲”政策的设计师。
如今这位63岁官员的正式头衔是拜登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协调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资料图
对于美插手台海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月30日表示,美方应该充分认识“台独”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切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谨言慎行,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号,以免严重损害台海和平稳定和中美关系。
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曾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事关中方核心利益,不容任何外部势力以任何方式进行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华民族必然实现伟大复兴,海峡两岸必然实现完全统一。外部势力“以台制华”,“台独”势力“以武谋独”,都是走不通的死路。
来源:台海网、环球网、参考消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编辑:黄荣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