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西汉时,中华文明从技术和物资上开始对中亚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张骞的“凿空”之行,经常用来说明其对东西方丝绸之路正式开通的意义,以及境外“胡”物流入中国的深远影响。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张骞通西域后,我们在吸收了境外物产、开拓了视野的同时,中华文明也对外输出。无论是文化方面还是物资方面,都对境外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文明的交流,影响是相互的,对外开放总体来讲是双赢的。下面可总结三点。

第一,中国丝绸、漆器和铁器的外销,丰富了西域人民的物质生活。

从中国出发的运丝队商,西汉时已经跨过阿姆河,进入里海北部、伊朗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北印度,甚至到达地中海滨的条支(安提阿克),有的还到了罗马。丝绸之路在汉代虽主要分为南北两道,但向西方延伸的末梢已经到达北非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和拜占庭帝国境内。

罗马帝国成为中国丝绸最大的主顾,罗马帝国每年都要花费大量金币从安息人手里购买昂贵的转手丝绸。公元后几个世纪中,罗马城内的托斯卡区开设了专售中国丝绢的市场。公元2世纪时,丝绸转卖到罗马帝国极西的不列颠行省,在伦敦,丝绸风行的程度甚至“也不下于中国的洛阳”。

此外,这个时期中国的漆器、铁器、软玉、陶等也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北印等地区。华夏族的漆工艺传承久远;铁器融合了游牧民族工艺;南疆的和田玉很著名,经过古代中国人的加工,玉器陶器均转销境外。

第二,冶铁和穿井技术的西传,给西方带来了先进的兵器和农业生产技术。

汉代的铸铁技术名扬世界。罗马时代的史学家普林尼就知道“中国铁”,西汉时还发明了由铸铁脱碳的百炼钢和用生铁炒钢的新工艺。

汉代中国铸铁技术高超

西汉时,大宛以西直到安息,铸造铁器的技术不精,缺少锋利坚实的钢铁武器。于是,中亚各国都向中国人学习冶铁技术,大量输入中国钢铁兵器。木鹿(今土库曼斯坦的巴伊拉姆阿里城附近)是中国钢铁产品的集散地,安息骑兵所用中国武器由这里入境,所以罗马史家普鲁塔克称安息骑兵武器为木鹿武器;这些中国钢铁又通过安息流入罗马。中国特有的一种铜锌镍合金,俗称白铜,也在这时传入波斯。波斯语称之为Xār—Cīnī,阿拉伯语称之为Xār—Sīnī(中国石);印度梵文中的钢,有一词作“Cinaja”(“支那生”)就反映出中国钢铁对印度的影响。

穿井开渠的技术也由中国传入中亚和印度。龙首渠在公元前年李广利率领30万汉军攻打大宛时传到费尔干纳盆地。公元前64年,汉宣帝派大将辛武贤在敦煌穿卑鞮侯井(坎儿井),后在新疆各地加以推广,直接促进了中亚的农业生产。

西域有了这套灌溉体系才能瓜果飘香

第三,中国植物的西传,至今影响着中亚人民的物质生活。

比如,中国的桃,原产于我国中原山区,其栽培历史不下余年。约在公元2世纪传入印度。梵文中称桃为cinani(“支那来”);波斯的桃子也自中国传入,后来,又由波斯传到亚美尼亚、罗马等地。

没想到吧,这是中国的特产

杏,自中国引入波斯,又从波斯传入亚美尼亚,自亚美尼亚传入希腊。在希腊语中,杏被叫作“亚美尼亚苹果”。

梨,公元2世纪时西传至印度、波斯等地。梵文称梨为“支那王子”。

从中国传到波斯去的还有五谷中的高梁。中国的许多药材,如大黄、黄连、莪术、生姜、肉桂等也传到了波斯和阿拉伯地区。

由此来看,中华文明对当时中亚乃至西方的发展都作出过重要贡献!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