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0年后三国名将子孙在中亚成统治者,其 [复制链接]

1#

年后三国名将子孙在中亚成统治者,其雕像屹立至今

东汉末年,纷争不断,那是一个战火连绵的时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臣将士。说起三国时期的将士就不得不说五虎上将之一的马超,马超有“不减吕布之勇”。马超早年就四处追随着父亲征战,公元年,马超曾经率领着十万大军去攻打曹操,马超的部队作战勇猛,一度把曹操逼得“割须弃袍”的境地。可惜的是,在潼关之战中中了曹操的离间计,兵败。几经波折投靠到了刘备的手下,而马氏一族也惨遭曹操屠杀殆尽。这是一个从没有怀疑过的历史片段,这段历史一直到了年以后,有人又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并且提出了异议。

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末,有一个叫马良的中国记者在亚美尼亚的首都埃里温做一些调查。与埃里温当地的人们交谈甚欢,在一次交谈中他得知了亚美尼亚有着一个很古老的而且又跟特殊的姓氏那就是——马米科尼扬。马良又根据这个姓氏做了很多的调查,他经过调查得知马米科尼扬这个姓氏和中国有着非常深的渊源。而且根据当地人的描述,马米科尼扬这个姓氏的祖先就是来自中国。当地人非常热情的向马良介绍了他认识的马米科尼扬姓氏的人。马良很高兴,没过几天就和苏里-马米科尼扬就在著名的埃里温教堂见面了。

马良回忆起两个人见面是的感觉说:起初,我感觉她和当地的居民没有什么区别,可是经过再三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她的外表上也有着与亚洲人很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头发和眼睛。苏里呢也很坦然的说道,她的祖先确实是来自中国,而且这个消息是他的祖辈们世代口口相传下来的,可惜的是她本人对自己的祖先并不了解,甚至都不知道祖先是谁。

马良为了求证去拜访了许多的历史学家,并且翻阅了许多的古籍。最后在《亚美尼亚史》一书中,发现了现在的马米科尼扬姓氏和马抗有着很深的联系。在书中记录的是,公元三世纪左右,王子马抗逃往波斯避难。中国的皇帝逼迫波斯君主阿尔达希尔交出马抗,阿尔达希尔既不愿意交出马抗又不想发生战争,几经考虑以后他把马抗送到了当时波斯的属国——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当时的领导者很欣然的接受了马抗,马抗在亚美尼亚的军队里留了下来,最后因为战功卓越而被赐给了一个亚美尼亚姓氏——马米科尼扬。

有史料显示,当时的亚美尼亚的统治者是特尔达特二世,而特尔达特二世的统治时间是公元年到公元年。而这个时间段在中国正是三国时期,大概也正是马氏一族惨遭曹操屠杀的时间。

马抗是马超的堂兄,也是出身于大户人家,举止言谈都非常的得体大方,被波斯人认为“王子”也是正常的事情。而且,当时在中国曹操大权在握,遮蔽了半边天,被认为是中国的“皇帝”也是正常的。

公元年,为了反对波斯对亚美尼亚宗教信仰的控制,马抗的后裔瓦尔丹-马米科尼扬带领着众人起义反抗。可惜瓦尔丹的起义在第二年的时候就被波斯军队给击败了,瓦尔丹也战死。波斯国王对瓦尔丹这样的反抗精神很是欣赏,最终做出了让步,不让强迫亚美尼亚人民改变信仰。本以为两国会就此相安无事,没想到三十年后,波斯与亚美尼亚再次发生战争。瓦尔丹的侄子瓦丹-马米科尼扬领导着亚美尼亚人民与波斯帝国战斗,并且恢复了亚美尼亚的统治权,自己也担当上了亚美尼亚的自治总督。亚美尼亚人民为了纪念这两位英勇的人物,为他们雕刻塑像,就屹立在埃里温广场上。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