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帕提亚帝国和阿迪亚贝尼联军被阿兰骑兵围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初期的图片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0528/5410869.html

前言

根据古代晚期阿迪亚贝尼地区主教所著《埃尔比勒编年史》的记载,帕提亚帝国和阿迪亚贝尼联军一度被阿兰骑兵围困在山谷之中。帕提亚人于此役遭到惨败,阿迪亚贝尼国王拉巴赫特为掩护帕提亚人主力撤退而不幸战死。

所幸当时任罗马帝国卡帕多西亚总督的阿里安及时出兵抵御击退了阿兰人的主力部队,而另一支游牧民族正好在此时入侵阿兰人的领地,这才迫使阿兰人从帕提亚帝国和罗马帝国边境撤退。

阿里安可能便是在此次率军击退阿兰人入侵之后写下了其军事学著作《对抗阿兰人的军阵》。即使如此,沃洛基西斯三世还是像其先王沃洛基西斯一世那样对阿兰人许以重礼以换其退兵。

卡西乌斯·狄奥和《奥古斯特史》的作者均提到,在阿兰人退兵后,沃洛基西斯三世曾向哈德良皇帝抱怨伊比利亚国王勾结阿兰人入侵的行为。而伊比利亚国王竟然一度拒绝哈德皇帝的传唤。即使在最终答应哈德良皇帝前往罗马后,弗拉斯马尼斯三世仍然获准在罗马城建造自己的雕像供人祭拜。

由此可见伊比利亚王国自公元1世纪以来在南高加索政治局势乃至罗马—帕提亚关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独立性角色。而且伊比利亚王国常常发挥着制衡帕提亚帝国在南高加索影响力的作用,这无疑也是罗马帝国统治者所乐见的。

另外,我们从公元73年和年的两次阿兰人入侵中可以发现,伊比利亚人开放高加索山隘口串通山北游牧民南下入侵罗马和波斯已成“惯例”,而这种现象将一直持续到古代晚期。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伊比利亚王国法纳巴兹德王朝的亲罗马倾向,帕提亚帝国最后采取扶植安息王室成员入主伊比利亚的办法,并于公元2世纪末成功将伊比利亚纳入安息王朝支脉控制之下。

这便使伊比利亚与亚美尼亚安息王朝一道成为拱卫帕提亚—萨珊帝国在南高加索势力范围的附庸国——伊比利亚安息王朝,从而改善了帕提亚帝国西北边疆的安全态势。

尽管在哈德良和安东尼·庇护时期,帕提亚帝国因为内外交困而无力染指罗马帝国东方领土,但部分学者认为在公元-年巴勒斯坦犹太人发动巴尔·科赫巴起义期间,帕提亚人仍然对犹太人提供了某种间接的支持。不仅如此,米特里达梯五世还在公元年主动入侵罗马帝国东部卡帕多西亚行省,并被当地驻军击败杀死。种种迹象表明,即使在内战分裂期间帕提亚人也并非对罗马帝国完全秋毫无犯。

而公元/年沃洛基西斯四世继位并结束帕提亚帝国内战之后,再次统一了帕提亚帝国,帕提亚人对罗马帝国的态度遂开始由温和再次转向强硬。根据上世纪伊拉克塞琉西亚遗址出土的赫拉克勒斯雕像基座的希腊语和帕提亚语双语铭文可知,沃洛基西斯四世在公元年驱逐了亲罗马的查拉塞尼国王米特里达梯,并将奥罗巴祖斯二世扶植为查拉塞尼国王,又将此雕像搬运至塞琉西亚的阿波罗神庙之中并刻上铭文以资纪念。

现代学者波特认为,这一考古发现可以说明,图拉真时代罗马帝国对帕提亚的征服成果虽然在哈德良继位后大部分丧失,但却使得帕提亚的属国查拉塞尼一度叛离宗主国并臣服罗马帝国达36年之久。

不仅如此,查拉塞尼遗址出土的帕尔米拉语铭文显示,公元2世纪帕尔米拉商人在查拉塞尼活动十分频繁,而帕尔米拉此时正是罗马帝国在东方的贸易枢纽。但这似乎不能作为这一时期查拉塞尼是罗马帝国属国的证明。

因为当地出土的铭文持续的时间跨度表明,公元年沃洛基西斯四世重新征服查拉塞尼之后,帕尔米拉与查拉塞尼之间的贸易往来并没有中断的迹象,反而有继续繁荣发展的态势。

与此同时,罗马帝国和帕提亚帝国的外交关系正在逐渐恶化并走向战争边缘。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由于安东尼·庇护皇帝拒绝归还哈德良时期答应归还给帕提亚人的黄金王座,沃洛基西斯四世一直对此耿耿于怀,并准备伺机对罗马帝国发动战争。

结语

至安东尼·庇护皇帝晚年,沃洛基西斯四世已经开始公开挑起两国边界争端,而马可·奥勒留皇帝继位后双方再次爆发了战争。正是这场战争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罗马帝国从安东尼王朝的盛世跌落,因而其历史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